今夏戏曲舞台好戏连台,这五部新作堪称耳朵的盛宴

**今夏戏曲舞台好戏连台,这五部新作堪称耳朵的盛宴**

七月暑气正酣,戏曲舞台却迎来清凉季。各大院团接连推出匠心之作,从新编历史剧到现代改编经典,戏迷们直呼耳朵要忙不过来。笔者连月辗转京津沪三地剧场,为您甄选出五部兼具艺术价值与观赏性的佳作。

**一、京剧《大漠昭君》:琵琶声里的家国史诗**

国家京剧院全新创排的《大漠昭君》彻底颠覆传统王昭君叙事。青年编剧大胆引入匈奴视角,当汉月与胡风在舞台上交织,老戏迷惊喜发现:西皮流水竟能与马头琴共鸣。李胜素饰演的昭君怀抱琵琶踏雪而行时,一段长达八分钟的【反二黄】唱段,将塞外风沙化作绕指柔肠,谢幕时观众席的抽泣声至今令人难忘。

**二、昆曲《浮生六记·影梅庵》:**

上海昆剧团将沈复笔下芸娘病逝的片段独立成章,打造出极致唯美的文人戏。梅花奖得主黎安以水袖代笔,在素白纱幕上书写悼亡词,当墨痕随着【皂罗袍】曲牌渐渐晕染,恍若看见三百年前的爱情在宣纸上复活。该剧最妙处在于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苏州园林景致,科技手段与传统写意美学竟毫无违和。

**三、豫剧《新·破洪州》:**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带来的这出武戏堪称戏曲界的动作大片。穆桂英率十二女将夜袭敌营,创新的跷功打出手让踢枪技巧难度翻倍。特别是用豫东调改编的【穆桂英挂帅】唱段,主奏乐器从传统板胡换成中音笙,激越处如金戈裂帛,戏迷笑称听完能多干三碗胡辣汤。

**四、越剧《陆游与唐琬·2023版》:**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经典剧目注入现代审美。茅威涛亲自指导的沈园重逢场景中,唐琬的凤冠霞帔化作抽象化头饰,当浪迹天涯三长载的熟悉旋律响起,LED屏上实时泼墨的《钗头凤》草书,让80后观众直呼这才是文化人的BE美学。

**五、秦腔《河西走廊》:**

甘肃省秦腔剧院跨界融合敦煌舞元素,讲述丝路故事。老生演员独创的骆驼吟唱法,在【苦音慢板】中融入河西花儿唱腔。当驼铃声响彻剧场,二十米长的仿古绢帛从天而降,演员以水袖作笔绘制飞天壁画,这种听得见的敦煌体验让年轻观众纷纷二刷。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新作不约而同启用90后主创团队。正如某位老戏迷在散场时感慨:原以为传统戏曲正在老去,没想到年轻人把它唱成了新流行。这个夏天,不妨走进剧场,你会发现板眼声腔里跃动着的,依然是这个时代最鲜活的心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