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学戏曲指南这几个地方让你过足戏瘾!
【璧山学戏曲指南】这几个地方让你过足戏瘾!
王老师,您看我这兰花指可对得上板眼?
在璧山区文化馆的戏曲排练厅里,63岁的张阿姨正对着镜子反复调整手势。自从退休后在这里报名学川剧,她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这堂戏曲课。如今在璧山,像张阿姨这样零基础学戏的市民正越来越多。究竟这座千年古城藏着哪些学戏曲的好去处?我们实地探访了多个场所。
一、区文化馆戏曲传习所(双星大道9号)
每周二、四下午的戏曲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这里的师资堪称顶配:既有重庆川剧院退休的国家二级演员,也有本土戏曲世家的传人。课程设置从唱腔身段到锣鼓经样样俱全,最难得的是完全免费。学员李大姐说:去年中秋我们自排的《秋江》片段,还在文庙古戏台演出了呢!
二、璧泉街道社区戏曲角(沿河东路南段社区活动中心)
这个藏在老居民区里的戏曲角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味道。每天清晨,二胡与高腔就会准时飘荡在禹王宫巷口。负责人陈师傅是位资深票友,他独创的以戏会友教学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95后程序员小刘说:跟着陈师傅学《白蛇传》,我才知道咱们璧山调门和成渝派唱法还有这些门道。
三、正则中学非遗传承基地(东林大道56号)
走进这所百年老校的艺术楼,时常能看到身着戏服的少年们踩着云步穿廊而过。作为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学校不仅开设戏曲选修课,还与区川剧团共建少年戏曲社。去年他们改编的《璧山传说》校园版,在市级戏曲展演中斩获金奖。正在练水袖的初三学生小雨说:原来觉得戏曲老气,现在觉得身段比街舞更有韵味。
四、青杠老年大学戏曲专班(青杠街道文化站内)
这个藏在菜市场楼上的戏曲课堂,堪称银发族的乐园。72岁的周大爷从拉二胡开始,现在已经能完整唱下《四下河南》。教学特别注重实用性,老师会把复杂的曲牌转化成当地方言口诀。学员们自发组建的璧山晚晴剧社,每逢节气都会到乡镇巡演。
五、私人戏曲工作室(散布各镇街)
在丁家街道,由川剧武生创办的璧南戏苑采用小班教学;来凤驿的古驿梨园主打沉浸式体验,学员可以穿着全套行头在古戏台学戏。这些工作室虽收费略高,但胜在灵活个性,适合想深入学习的戏迷。
夜幕降临时,秀湖公园的戏迷票友们又聚在了一起。胡琴声中,青衣的水袖划过晚风,老生的唱腔惊起白鹭。在这里学戏,学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在千年文脉中找寻生活的韵律。正如区戏曲协会会长说的:咱们璧山的戏,从来都不是阳春白雪,而是街坊邻里的烟火气里长出来的活艺术。
(注:具体开班信息请咨询各教学点,部分课程需提前预约)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