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学戏曲去哪里?这份实用指南请收好!

璧山学戏曲去哪里?这份实用指南请收好!

在璧山老城的青石巷子里,总能听见咿咿呀呀的川剧唱腔穿透晨雾。这座浸润着巴渝文化的城市,戏曲传承从未断绝。若您或孩子想学戏曲,不妨看看这几个好去处:

**一、璧山文化馆戏曲传习所**(璧城街道中山南路58号)

每周三晚七点,文化馆三楼总会准时亮起暖黄的灯光。在这里,重庆市川剧院退休的刘玉芳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甩水袖。去年暑期的少儿川剧班,20个名额开放当天就被抢光,有位家长凌晨四点就来排队。课程包含川剧基本功、折子戏片段和脸谱绘制,学期末的汇报演出总能让文化馆小剧场座无虚席。

**二、城北小学小梅花戏曲社**

这所百年老校的戏曲教育可追溯到1958年。现任指导老师王建军是璧山有名的变脸王,他独创的三步学变脸让零基础的孩子三个月就能登台。社团现有学员60余人,每周二、四下午课后训练,节假日还会到秀湖公园古戏台公益演出。去年他们改编的《白蛇传·游湖》在市级比赛中斩获银奖。

**三、青杠街道社区学堂**

每周六上午的青杠社区活动中心,总飘荡着胡琴声与锣鼓点。这里的成人戏曲班由璧山戏曲家协会理事张德明义务授课,学员多是退休的叔叔阿姨。68岁的李阿姨学了两年,现在能完整唱完《秋江》,她说:年轻时在茶馆听戏,没想到老了还能登台过把瘾。学堂还定期组织到养老院慰问演出。

**四、丁家镇非遗传承基地**

驱车往南二十里,丁家镇龙华村藏着个宝藏院落。市级非遗璧山草把龙传承人周大勇在这里开设了戏曲工坊,将传统舞龙与川剧武打结合。孩子们既能学《滚灯》《盗仙草》等经典武戏,还能亲手扎制草把龙。每年端午的龙舟赛,他们的水陆双栖表演总能把气氛推向高潮。

学戏的孩子眼神特别亮——这是璧山戏曲老师们常说的话。在手机游戏充斥眼球的时代,仍有年轻人愿意跟着师傅走圆场、吊嗓子,或许这就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样子。无论您是想培养特长,还是单纯爱好,不妨推开这些戏曲之门,感受方寸舞台间的万千气象。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