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戏曲传承有方:家门口的学戏指南来啦!
【滨州戏曲传承有方:家门口的学戏指南来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老话在滨州戏曲爱好者圈子里正焕发新生机。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滨州人发现,原来家门口就有这么多学戏曲的好去处。今天就带大家实地探访,看看在这座运河古城里,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戏门路。
一、老戏骨带新苗:公办戏曲班推荐
1.滨州市吕剧传承中心
每周六上午的文化宫三楼总飘着悠扬的唱腔,这里由市吕剧团退休名角张玉梅老师坐镇。不同于普通兴趣班,这里采用以戏带功的教学法,学员从《姊妹易嫁》《墙头记》等经典选段入手,在排戏过程中学习唱念做打。今年新增的少儿班还结合趣味游戏教基本功,6-12岁的小学员占了大半。
2.滨城区文化馆公益课堂
每月第三个周日的公益戏曲课已成品牌活动。京剧老生王建国、吕剧青衣李秀云等轮番授课,现场总能见到祖孙三代同堂学戏的温馨场面。今年特设的戏曲身段健身班吸引了不少上班族,把老戏台的水袖功改编成办公室肩颈操,报名得拼手速。
二、民间班社百花齐放
1.梨园春戏曲工作室(黄河五路渤海国际B座)
这家藏在写字楼里的戏班别有洞天。主理人赵老师原是省京剧院武生,现在专教青少年武戏基本功。特色课程戏曲兵器课让小学员们爱不释手,把双枪、马鞭耍得虎虎生风。暑期推出的西游记主题体验营,孩子们画着猴王脸谱练云手,家长们都夸比玩游戏有意思。
2.青苗少儿戏曲传习所(渤海七路茶城二楼)
这里可能是全市最萌的戏班,5岁娃娃跟着小梅花奖得主学《红灯记》。教室墙上贴着卡通版戏曲行当图,把老生、花脸画成Q版人物。独创的戏曲古诗词课程,让孩子们唱着戏背唐诗,不少家长反馈孩子背课文都快了。
三、社区里的戏曲新天地
1.市西街道银龄戏曲社
每周二上午老年活动中心准时开锣,76岁的李奶奶带着她的电子琴伴奏队,把《李二嫂改嫁》唱出了新味道。这里不设门槛,茶水自备,新来的王大伯从零基础到能唱整段《借年》,只用了三个月。
2.彭李街道亲子戏曲工坊
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的亲子课场场爆满。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戏曲头饰,学画脸谱,最后还要来段家庭版《花木兰》。8岁的萌萌妈说:现在孩子看电视都爱找戏曲频道,说是要研究穆桂英的靠旗怎么甩。
四、选班小贴士
•试听课别错过:大部分机构提供1-2次免费体验
•看师资背景:优先选择有院团演出经验的老师
•装备慢慢添置:初期用普通练功服即可,不必急着置办行头
•社区资源别浪费:很多街道都有戏曲兴趣小组,先入门再深造
滨州的戏迷们有福了!从垂髫小儿到白发长者,从专业深造到兴趣培养,这座城市的戏曲传承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延续。下次路过文化广场,说不定就能遇见练水袖的街坊,或是听到孩童清脆的苏三离了洪洞县。毕竟在滨州,学戏从来不是阳春白雪的专利,而是流淌在街巷间的文化血脉。您家附近,可藏着怎样的戏曲故事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