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戏曲迷看过来!手把手教你找对拜师门路
滨州戏曲迷看过来!手把手教你找对拜师门路
在滨州老城区的茶馆里,总能听到票友们悠扬的唱腔。这座黄河入海口的小城,骨子里流淌着戏曲的基因。想学戏的朋友别着急报班,先跟着我摸清滨州学戏的门道。
**第一站:西街坊的戏窝子**
滨城区文化馆后巷藏着家不起眼的梨园春戏曲培训,门头挂着的褪色戏服就是招牌。每周三晚上这里最热闹,吕剧名家张月娥亲自坐镇。去年退休的刘阿姨告诉我:张老师教身段那叫一个细,光甩水袖就拆解了八个动作。这里最妙的是不设固定课程,随到随学,茶水费十元管够,最近连05后都开始往这扎堆。
**社区戏台的野路子**
要说实战教学,得看各社区的露天戏台。中海社区每周五的百姓大舞台堪称戏曲角斗场,吹拉弹唱全凭真本事。负责伴奏的赵师傅打趣:上次有个小伙子唱《姊妹易嫁》,被台下大爷现场改了三处唱词。这种原生态的教学环境,能让新人快速练出厚脸皮——学戏最缺的就是这股劲儿。
**校园里的科班传承**
滨州学院音乐系的戏曲选修课今年爆满,90后李老师的戏曲+流行混搭教学法很对年轻人胃口。他们排的新编吕剧《黄河谣》融入了电子乐元素,在大学生艺术节上拿了个满堂彩。想系统学习的可以关注市吕剧院的青年演员培养计划,去年招了12个学员,有3个已经能跟着剧团下乡演出了。
**藏在菜市场的民间高手**
渤海七路早市东头卖豆腐的老周,年轻时是惠民县吕剧团的武生。他摊位上永远摆着把旧月琴,买菜的大娘们经常拎着豆浆就来段即兴对唱。听说最近有家长带着孩子拜师,老周立下规矩:能坚持半个月早起练嗓的,豆腐钱全免。
学戏这事讲究耳濡目染,滨州人学戏曲的妙处就在这市井烟火气里。文化馆的数字资源库能看200多部老戏录像,市图书馆三楼的戏曲角存着解放前的工尺谱。要我说,真想学戏就别急着找教室,先去茶馆泡半个月,保准你能哼出地道的滨州调。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