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寻戏记:一城烟火里的戏曲地图

滨州寻戏记:一城烟火里的戏曲地图

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春天,滨州街头的槐花香里飘着久违的戏曲声。这座黄河三角洲的古城,正在用独特的戏曲密码,编织着市井生活的烟火图景。

**第一站:滨州大剧院**

新落成的滨州大剧院像只振翅欲飞的白鹭,每周五晚七点准时亮起暖黄的灯光。上个月的新编吕剧《范仲淹》谢幕时,台下有位老者抹着眼泪说:这才是咱山东人的风骨。这里不仅有省吕剧院的名角巡演,本地票友自筹的折子戏专场更显亲切。建议提前三天在滨州文旅云小程序抢票,记得带上保温杯——听到动情处抿口热茶最是熨帖。

**古楼巷的活态传承**

滨城区文化馆每个双周日的公益演出堪称奇观。穿过爬满紫藤的月亮门,露天戏台前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穿汉服的00后举着手机直播,戴老花镜的票友跟着哼唱,遛弯的大爷大妈自带马扎占座。上周日演《姊妹易嫁》时,饰演张素花的演员临时加了段即兴清唱,台下叫好声惊飞了檐角的鸽子。

**蒲湖边的民间戏窝**

蒲湖公园东南角的紫薇林藏着个不成文的规矩:天气晴好的傍晚,总有三五民间戏班在此开锣。拉二胡的老周头原是农机厂退休工人,扮穆桂英的刘大姐在农贸市场卖豆腐,他们用改装的三轮车搭成流动戏台,汽柴油发电机嗡嗡作响却盖不住字正腔圆的唱腔。有次突降大雨,观众们撑伞听完《借年》全场,戏服浸透的演员谢幕时红了眼眶。

**茶香里的戏韵**

渤海七路的聚贤茶楼藏着滨州最地道的戏曲沙龙。推开斑驳的柏木门,穿过袅袅茶烟,每周三下午的票友雅集准时开场。花十块钱点壶茉莉香片,就能听老茶客们唱整下午的扽腔。掌柜的赵师傅有手绝活——能用盖碗茶具敲出《墙头记》的锣鼓点,青瓷脆响混着枣木梆子声,恍惚间时光倒流三十年。

贴士:

1.滨州戏曲演出多在周末,建议关注滨州文旅公众号获取即时信息

2.民间戏班不收门票,可扫码打赏支持

3.文化馆戏曲工坊每月开设体验课,可亲手试穿戏服勾脸谱

4.老戏迷推荐自带便携折叠凳,抢占最佳观赏位

当暮色漫过黄河楼,这座城市的戏曲地图便次第点亮。或许在某个转角,您会与一段穿越时空的唱腔不期而遇,那是滨州人用千年时光酿就的文化老酒,愈陈愈香。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