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戏迷私藏地图:这几个地方能过足戏瘾
滨州戏迷私藏地图:这几个地方能过足戏瘾
盛夏的滨州街头,一阵高亢的板胡声从巷子深处飘来,老戏迷们摇着蒲扇循声而去。在这座黄河岸边的小城里,戏曲从未走远,只是换了身衣裳继续生长。今天就带您探访那些藏着老味道的新戏台。
**一、文化馆里的戏曲会客厅**
滨州市文化馆每个月的第二个周六雷打不动要开锣唱戏。二楼排练厅的折叠椅总被提前占满,三弦师傅调弦的工夫,后台就能听见票友们聊《姊妹易嫁》的新唱法。这里的特别之处在于戏后茶话会,唱完一段《墙头记》,演员直接坐观众堆里聊角色塑造,常有年轻戏迷带着录音笔来偷师。
**二、蒲园里的流动戏班**
蒲湖公园东北角的凉亭,晨练的老人们自带马扎围成天然戏台。拉坠琴的张师傅原先是惠民县吕剧团琴师,退休后在这支草台班子找到了新舞台。他们的戏码随季节变化——开春唱《小姑贤》,入夏演《王汉喜借年》,秋凉了就来段《李二嫂改嫁》。最妙的是观众可以即兴接唱,上周就有个穿汉服的小姑娘把《借亲》里的马大保演得活灵活现。
**三、社区里的戏曲盲盒**
彭李街道的社区活动中心总给街坊们准备惊喜。上周四晚上原本是广场舞时间,推门却见着《龙凤面》的全本大戏。原来这是新推出的戏曲快闪活动,专业演员化着彩妆突然现身,演完还不忘教几个身段。这种不期而遇的快乐,让95后白领小李也迷上了拍短视频记录偶遇名角的日常。
**四、茶馆里的新派吕剧**
渤海七路的听涛茶馆把老戏唱出了新味道。八仙桌换成卡座,盖碗茶配着电子字幕屏,年轻演员用吉他给吕剧配乐竟毫不违和。当家花旦小宋开发的戏曲盲选环节最受欢迎,观众扫码点戏,系统随机分配经典唱段。上周有位东北游客抽中《王小赶脚》,现学现唱的山东方言把全场逗得前仰后合。
夜幕降临,新立河边的戏迷渐渐散去,但戏曲的种子正在更多角落发芽。滨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戏曲社团开始招收00后学员,非遗中心把老艺人的绝活录制成数字档案。这座城市用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流淌在血脉里的旋律,下一次转角遇见的,或许就是您与戏曲的美妙缘分。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