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新蕊|胡旭浩:在程式化表演里寻找灵魂的戏曲少年
梨园新蕊|胡旭浩:在程式化表演里寻找灵魂的戏曲少年
东城区虎坊桥的老茶馆里,一段《文昭关》的唱腔突然划破晨雾。二十出头的胡旭浩正在给票友们示范伍子胥的背工音,水纱包着的额角沁出细密汗珠,一双丹凤眼随着锣鼓点忽睁忽合。谁也没想到,这个能把老生戏唱得入木三分的小伙子,三年前还在地坛公园跟着票友吊嗓子。
胡同里的戏曲启蒙
从小在鼓楼大街长大的胡旭浩,记忆里最鲜明的画面是胡同口那棵歪脖子槐树。每天下午四点,退休的京剧琴师王老爷子总会抱着月琴在树下开嗓。七岁的小旭浩扒着门框偷听,竟能跟着《定军山》的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打拍子。老爷子发现后,用京胡拉了个滑音逗他:小子,想学戏可得先过'撕腿'这关。
中学时期的胡旭浩成了京城票友圈的小名人。每逢周末,他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穿梭在正乙祠戏楼、广德楼之间。2018年参加京津冀京剧票友大赛时,评委、北京戏曲学院教授李正平注意到这个少年:别人唱《空城计》都在模仿杨派韵味,唯独他在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那句里,揉进了老北京曲艺的顿挫感。
程式化表演的突围者
进入北京戏曲学院后,胡旭浩在基本功训练中展现出惊人毅力。每天清晨五点,练功房总能看见他对着镜子练云手,水衣子湿得能拧出水来。但真正让老师惊讶的,是他对程式化表演的独特理解。在排演《赵氏孤儿》时,他给程婴的摔僵尸动作加入了颤抖的手指细节——这是他在首都图书馆查明代服饰资料时获得的灵感。
2021年京津冀青年戏曲展演中,胡旭浩饰演《野猪林》里的林冲。当唱到大雪飘扑人面时,他没有按传统套路甩水袖,而是让衣襟随寒风自然飘动。这个即兴处理让台下老戏迷拍案叫绝:这小子把林教头的文人风骨演活了!
在传统与现代间摆渡
如今的胡旭浩常在抖音直播教网友分辨西皮二黄,却坚持用老式录音机听梅兰芳的黑胶唱片。他参与创排的实验京剧《元宇宙·牡丹亭》,用全息投影技术让杜丽娘游园时,舞台背景会随唱词变换水墨意境。这个项目刚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
今年校庆演出后台,胡旭浩一边勾脸一边对学弟说:咱们这行当,程式是骨架,但血肉得是自己对人生的体悟。镜子里,项羽的霸王脸谱渐渐成型,而属于这个00后戏曲人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