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艺戏曲乐乐老师:三尺讲台唱尽人生百味
才艺戏曲乐乐老师:三尺讲台唱尽人生百味
在江南某座青砖黛瓦的戏曲传习馆里,总能看到一个绾着发髻的身影穿梭于回廊。水袖一甩,眼波流转间,她能把《牡丹亭》的婉转唱成少年人听得懂的青春悸动。这就是乐乐老师,一个用粉笔写工尺谱、拿教案当戏折子的戏曲传灯人。
一、从练功毯到讲台
十二岁那年,乐乐在县剧院侧幕偷看《白蛇传》,被师傅发现时正踮着脚尖学小青走圆场。老艺人一句这丫头眼里有戏,让她在戏校练功房一待就是十年。清晨五点的倒立喊嗓,寒冬腊月的水袖击雪,把《四郎探母》的唱词烙进了骨血里。
某次下乡演出,她发现台下孩子们把手机亮度调至最低,偷偷录下她的身段。这个细节让正值巅峰期的乐乐做出了惊人决定——把舞台搬进教室。如今她设计的戏曲盲盒课能让零基础学生在三节课后唱出像模像样的《贵妃醉酒》选段。
二、教戏如烹小鲜
看我这招‘云手摘星’,是不是比你们打游戏的手势还酷?乐乐老师的课堂永远充满这样的金句。她把生僻的戏曲术语翻译成00后暗语:西皮流水是rap,兰花指是自拍必备,就连髯口都能和动漫人物扯上关系。
在传习馆的戏曲实验室,AR技术让杜丽娘穿越到现代都市,武松打虎变成了街舞battle。去年毕业汇演,学生们用电子音乐混搭黄梅调,改编的《数字天仙配》视频在B站点击量破百万。有网友留言:原来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三、戏比天大心比戏宽
疫情期间,乐乐老师把直播间架在练功房。镜头前她边教身段边唠叨:居家隔离更要练腰腿,别等解封了变成‘沙发土豆精’!这段既专业又接底气的直播,让跟乐乐老师云练功话题连续三天登上热搜。
每周五的公益戏曲角,附近菜场的张阿姨能来学《穆桂英挂帅》,外卖小哥阿强会唱整段的《定军山》。乐乐常说:戏台不分高低,能让人开口唱就是功德。今年教师节,学生们送她一方印章,上刻人间戏辅导员,被她珍而重之地摆在教案旁。
当夕阳为传习馆的飞檐勾上金边,乐乐老师又在准备新教案。这次她要带学生用京剧韵白朗诵科幻小说,让星际穿越的故事带着锣鼓点的韵律。或许正如她总说的那句话:戏曲不是用来供着的香火,是要种在年轻人心里的种子——等春风一来,自会开出千树万树梨花开。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