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沟初中戏曲班:小县城里长出的梨园新苗
蔡沟初中戏曲班:小县城里长出的梨园新苗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走进河南驻马店蔡沟镇初级中学的戏曲教室,一群身着练功服的少年正对着镜子练习《赤伶》选段。戏腔从略显稚嫩的嗓子里流淌出来,却让教室外驻足的家长红了眼眶——这些原本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如今竟能端端正正唱完一出戏。
一、从戏曲进校园到戏曲驻校园
2019年春天,当县剧团送来第一堂戏曲体验课时,校长李卫东在台下捏了把汗。他看着后排几个男生把水袖甩成了流星锤,看着前排女生把兰花指比成了九阴白骨爪,却意外发现所有孩子眼睛里都闪着光。正是这道光,让学校决定把戏曲从进校园变成驻校园。
三年时间,戏曲班从最初的兴趣小组发展成系统课程。每周二、四下午,练功房总会传来此起彼伏的咿——呀——吊嗓声。戏曲老师王红霞独创的四步教学法:先看经典选段,再学唱腔身段,后编现代故事,最后登台展演,让传统戏曲真正走进了00后的世界。
二、当00后遇见六百年非遗
初二学生张子豪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这个曾经把《王者荣耀》打到王者段位的叛逆少年,如今能完整演绎《穆桂英挂帅》。第一次穿上大靠(戏曲铠甲),我才知道这身行头有28斤重。他在作文里写道,老师说角儿要'立如松,坐如钟',我忽然懂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戏班最特别的当属老带新制度。每个新生都会认领一件传家宝:褪色的马鞭、磨边的云肩、甚至泛黄的曲谱。这些物件承载着师兄师姐的故事:有人考上了省艺校,有人带着戏曲特长走进重点高中,还有人在全县文艺汇演中技惊四座。
三、小舞台转动大世界
今年校庆的《新编花木兰》让戏曲班真正出圈。当身着改良戏服的木兰用豫剧唱出谁说女子不如男,抖音直播点赞量瞬间破万。更让人惊喜的是,原本沉默寡言的留守儿童陈小雨,通过扮演红娘变得落落大方,期末成绩提升了近百名。
戏曲教给孩子的不仅是唱念做打。班主任刘老师翻着家校联系本,家长反映孩子坐姿端正了,说话有礼貌了,连写作业都能静下心了。这种变化印证了戏曲教育的深层价值:在程式化的表演中培养规矩意识,在悠长的唱腔里修炼心性品格。
夕阳西下,戏曲班的孩子们正在排练新编豫剧《少年中国说》。水袖翻飞间,古老戏韵与青春朝气奇妙交融。或许正如县剧团老团长所说:戏是要传的,人是要带的,这些孩子就是戏曲的活水源头。在这所乡镇中学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更见证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