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庄村的戏曲藏在哪?老戏台前找答案!

蔡庄村的戏曲藏在哪?老戏台前找答案!

在豫东平原的褶皱里,蔡庄村像本被翻旧的黄历,砖墙斑驳的老屋间藏着不为人知的热闹。村东头张大爷蹲在青石门槛上咂着旱烟,听见问起唱戏的事,烟杆往东一指:想听响器?顺着这条巷子走到底,看见那棵歪脖子老槐树没?

**一、古戏台上的百年回声**

老槐树的虬枝下,青砖垒就的古戏台静默矗立。褪了色的雕花木梁上,还能辨认出光绪二十三年重修的字样。村民李秀兰说,她奶奶年轻时就在这戏台上唱过《穆桂英挂帅》,那时候戏台前头没铺水泥地,都是黄土夯的,角儿的水袖甩起来,能卷起三尺高的尘烟。

**二、农闲时节的梆子声**

每年麦收后,村西的农机仓库就变身临时剧场。去年秋分,从县城请来的豫剧团连唱三天《朝阳沟》,十里八乡的老戏迷骑着三轮车来占座。村支书王建军笑道:现在年轻人也爱凑热闹,说是要拍短视频发抖音,结果听着听着倒跟着哼起来了。

**三、藏在深巷的戏窝子**

村南刘奶奶家的小院总飘着胡琴声。她家祖传的蔡庄梆子如今只剩七旬老人还能唱全本《打金枝》。每到农历初一十五,几个老伙计就在葡萄架下支起家伙什,二胡一响,连檐下的燕子都扑棱着翅膀打拍子。上个月县文化馆来人录像,刘奶奶特意翻出压箱底的绣花戏服,金线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

夜幕降临时分,古戏台边的路灯次第亮起。几个孩童举着木棍当马鞭,在台前空地追跑着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稚嫩的童声惊起槐树上栖息的麻雀。蔡庄的戏曲就像村口那口老井,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涌动着生生不息的暗流。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