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戏码头:当运河号子遇上梆子腔

沧州戏码头:当运河号子遇上梆子腔

暮色初合,沧州清风楼前的广场便热闹起来。几位银发老者提着马扎占好位置,街角飘来驴肉火烧的香气,混着二胡试弦的调门,在运河的水汽里酿成一坛陈年老酒。您要是问沧州的老少爷们,周末最爱往哪儿凑?十有八九会告诉你——戏园子门口候着呐!

**一、运河浪里梆子响**

老沧州人听戏讲究带劲,河北梆子那高亢的喷口正对胃口。南川楼的茶客们至今记得,二十年前王玉磬在沧州影剧院唱《辕门斩子》,八千人的场子愣是挤进去万人,杨六郎那句焦赞传孟良禀太娘来到,震得房梁直掉土渣。沧州梆子演员有个绝活,唱到悲切处能憋出两眼通红,偏不落泪——这倔强劲儿,活脱脱运河船工逆流拉纤的脾性。

**二、评剧窝里的烟火气**

东光县杨家寺村的戏迷最会享福。秋收后搭起露天戏台,台下支着大铁锅,猪肉粉条炖得咕嘟冒泡,台上《花为媒》正唱到玫瑰花开颜色鲜。沧州评剧名家赵俊芝深谙此道,她改良的《杨三姐告状》特意加入沧县方言:忒欺负人咧这话从台上甩下来,台下老大娘抹着泪直拍大腿,倒像是自家闺女受了委屈。

**三、老墙根下的落子声**

在青县流河镇,七旬老汉李志刚守着全国独一份的沧州木板书。三块竹板夹着大鼓,唱起《施公案》来字字带钩儿。前年非遗日,老爷子在鼓楼城墙根开腔,原本遛鸟的、下棋的全凑了过来,有人发现城砖缝里嵌着半片清代戏牌,上刻永盛班三字——敢情二百年前,这墙根底下就热闹过。

**四、新戏台上来少年**

渤海路茶馆的00后驻唱小刘最近火了。他把黄骅渔鼓调揉进电子乐,抖音视频播放量破百万。有老戏迷骂他糟蹋传统,小伙子倒淡定:当年梅兰芳先生改戏,不也挨过骂?上月在沧州体育馆的跨界演出,他抱着电吉他唱渔家号子,台下荧光棒晃成星河,散场时听见俩老头嘀咕:别说,这新调调儿里还淌着老运河的水呢。

夜色渐深,清风楼戏台亮起LED屏,年轻演员踩着河北梆子的鼓点登场。台下老人眯着眼打拍子,孩童举着糖葫芦学甩水袖,无人机掠过千年运河,将这片光影斑驳的戏码头,框进新时代的取景器。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