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戏曲大观:这方水土养出的好戏连台
曹县戏曲大观:这方水土养出的好戏连台
鲁西南平原上,曹县戏台子的锣鼓声从未断过。这里的戏班子有个老规矩:开场前必先拜华佗像,求个平安顺遂。老艺人们说,曹县的戏是土里长出来的,每个唱腔都沾着黄河故道的泥沙。在这片盛产戏曲的沃土上,山东梆子、两夹弦、大平调三大剧种争奇斗艳,演绎着千年未变的市井风情。
一、山东梆子:黄河岸边的金戈铁马
曹县梆子戏班至今保留着独特的三开箱传统:红箱装蟒袍玉带,黑箱收刀枪剑戟,黄箱盛文房四宝。这种分类源自梆子戏文武兼备的特性,《老羊山》里穆桂英策马扬鞭的飒爽,《反徐州》中徐达夜奔的悲壮,都需要十八般兵器轮番登场。老生张德胜演《辕门斩子》时,能把杨六郎的忠孝两难唱得催人泪下。梆子戏的武打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在方寸戏台上,靠身段功夫就能演活千军万马。
二、两夹弦:运河码头的市井百态
曹州商埠的繁华,在两夹弦的丝竹声里复活。《三拉房》里的小夫妻拌嘴,活脱脱运河边市井人家的日常。这个剧种最绝的是夹板绝活,演员在演唱间隙用檀板敲出十几种节奏,堪比打击乐独奏。《站花墙》中王美蓉抛绣球时,檀板声忽如珠落玉盘,忽似雨打芭蕉,把少女心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老艺人李桂云八十高龄登台,仍能把《蓝桥会》里的痴情女子唱得台下抽泣声一片。
三、大平调:麦浪深处的悲欢离合
大平调的戏台总带着麦秸的清香,这个扎根乡野的剧种最懂庄稼人的心。《铡美案》开铡时那声开——铡——,能震得场院槐树叶子簌簌落。曹县大平调剧团独创的麦场腔,把老牛反刍般的颤音揉进唱腔,听《王华买爹》里孝子哭坟那段,真能叫人肝肠寸断。农闲时节,戏班子在打麦场支起汽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带着马扎赶来,台上唱到鸡叫三遍都不肯散场。
如今的曹县戏台,年轻演员开始用短视频传播老戏。抖音直播间里,00后花旦边画脸谱边讲解《穆桂英挂帅》的翎子功,上万网友在线学唱辕门外三声炮。老艺人们说,戏是人间的镜子,只要还有悲欢离合,曹县的戏就断不了根。那些在麦浪里孕育的唱腔,正穿过数字时代的迷雾,把黄河故道的故事唱给世界听。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