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辉演过什么戏曲作品呢
曾辉:戏曲舞台上的千面人在越剧《陆游与唐琬》的谢幕时刻,有位观众举着望远镜看了整场戏,直到演员卸妆离场时突然惊呼:那个演赵士程的,不就是上个月在婺剧《白蛇传》里扮法海的吗?这桩梨园趣事的主角,正是有着百变声腔之称的戏曲演员曾辉。三十余年的粉墨春秋里,他游走于不同剧种之间,用变幻莫测的表演,在传统戏曲的星河中留下独特轨迹。
一、声腔迷宫里的行者
曾辉的戏曲启蒙始于家乡的赣剧戏班。十五岁那年,他揣着半本《牡丹亭》手抄本,在景德镇陶瓷厂的露天舞台初试啼声。老艺人们发现,这个面容清秀的少年竟能自如切换老生、小生两种声腔,连带着身段都透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气韵。这份天赋在后来愈发惊人。1998年沪上戏曲汇演,他上午以越剧小生的清丽唱腔演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下午换上川剧褶子,用高亢激越的帮腔诠释《白蛇传》中的许仙。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在昆曲《长生殿》中反串老旦,那段雨梦唱段竟让台下老戏迷误以为是某位名家的录音。
二、程式化表演的破壁者
在绍兴某次折子戏专场,曾辉同时出演《西厢记》的张生与《十五贯》的况钟。前者是风流倜傥的书生,后者是刚正不阿的清官。当观众发现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出自同一演员时,戏园子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喝彩。这种突破源于他对传统程式的解构。在排练赣剧《邯郸记》时,他将京剧麒派的顿挫融入赣剧高腔,创造出顿腔三叠的新唱法。饰演黄梅戏《徽州女人》中的画匠时,又在程式化身段里加入现代舞的肢体语言,让百年老戏焕发新生。
三、传统星河中的摆渡人
2017年,曾辉做了一件惊动梨园的事——将河北梆子《钟馗嫁妹》改编成微型戏曲剧,带着五个徒弟在抖音直播。粗犷的梆子腔混搭弹幕互动,首场演出就吸引二十万观众。有老戏迷痛心疾首,却在看到年轻观众跟着学唱摆牙子时红了眼眶。如今他领衔的戏曲盲盒巡演正掀起新热潮。每场随机组合不同剧种折子戏,观众永远猜不到下一出是缠绵的越剧还是火爆的秦腔。这种看似游戏的创新,实则是曾辉精心设计的传统戏曲导览图——当90后观众为莆仙戏《春草闯堂》的丑角表演笑出眼泪时,千年戏曲基因已悄然种下。
戏台侧幕,曾辉总备着三双厚底靴:赣剧的方头靴,越剧的薄底靴,川剧的翘尖靴。这些沾满各色油彩的戏靴,见证着一个戏曲演员对传统的敬畏与突破。当有人问及为何不专攻某剧种时,他抚摸着戏箱上斑驳的漆面答道: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太多,我不过是帮年轻人多开几扇窗。此刻,远处传来孩童模仿他唱段的稚嫩声音,在暮色中格外清亮。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