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被戏曲重塑的中戏校花
曾黎:被戏曲重塑的中戏校花
在中央戏剧学院96级明星班里,章子怡的锋芒、袁泉的清冷、梅婷的温婉都成了时代记忆。而那个曾被称作中戏两百年一遇校花的曾黎,却像一株悄然绽放的玉兰,在娱乐圈的喧嚣中守护着独特的韵味。这抹与众不同的气质密码,或许就藏在她的戏曲基因里。
一、青衣水袖里的青春
十一岁那年,曾黎走进湖北省京剧院的练功房时,并不知道自己将经历怎样严苛的淬炼。清晨五点的压腿、吊嗓,午后的云手、台步,夜晚的唱腔练习,戏曲程式化的训练在她身体里刻下深深烙印。当同龄人还在为青春叛逆时,她已学会用眼神流转表达情绪,用兰花指传递心事。
在《新聊斋志异》中,那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梅三娘,每一个回眸都带着戏曲旦角的韵律。拔剑自刎时如折柳般的身段,含冤而亡时凄厉却不失美感的哀鸣,这些细节处理显然不是学院派表演的套路。曾黎后来说:戏曲教会我用身体讲故事,就像书法讲究起承转合。
二、传统与现代的双生花
当同班同学纷纷投入商业片浪潮时,曾黎的选择显得特立独行。《在远方》里干练的霍梅,《儿科医生》中温柔的叶梅,这些现代角色身上总带着若有若无的古典气质。就像她偏爱素色长裙的私服风格,看似简约却暗藏东方美学。
某次拍摄古装剧时,导演临时要求加段剑舞。曾黎即兴将戏曲把子功融入其中,剑花翻飞间既有侠气又不失柔美。这场戏后来成为全剧高光片段,弹幕里姐姐杀我的惊叹背后,是二十年功架的厚积薄发。
三、慢火细熬的守艺人
在这个追求三个月速成演技的时代,曾黎依然保持着戏曲人的作息。每天雷打不动的晨功,随身携带的《牡丹亭》剧本,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戏曲妆容教程。当流量明星们忙着立人设时,她在苏州园林里拍昆曲写真,素衣水袖与粉墙黛瓦浑然天成。
去年某卫视晚会上,曾黎与京剧名家王珮瑜合作的《贵妃醉酒》引发热议。杨贵妃的醉步旖旎而不轻浮,衔杯下腰精准到分毫,让年轻观众惊呼这才是文化人的降维打击。这场表演没有热搜加持,却在B站获得百万播放量,传统文化正以新的方式找到知音。
在这个推崇少年得志的娱乐圈,曾黎的演艺轨迹恰似她钟爱的紫砂壶——经得起时光摩挲,方显温润本色。当青衣的水袖化作镜头前的眼波,当戏台的锣鼓转为幕后的脚步,这位慢明星正在书写属于传统美学的新叙事。或许正如她在微博写下的:美从来不是快消品,而是岁月窖藏的陈酿。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