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有戏|听一折老腔品千年古城的百味人生

常德有戏|听一折老腔品千年古城的百味人生

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常德人的生活中从未走远。当暮色爬上沅江畔的吊脚楼,码头边的茶馆里便响起了悠长的胡琴声。这座被洞庭湖水浸润的古城,正用绵延六百年的戏曲声腔,讲述着属于自己的前世今生。

**常德汉剧:洞庭波涌里的慷慨长歌**

三斩一碰的锣鼓点在青石板路上炸响,《祭头巾》里寒门书生撕心裂肺的呐喊穿透雨幕。常德汉剧的高亢激越,恰似沅江上逆流而上的纤夫号子。老戏迷们至今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思凡》中妙常一角踩着三寸金莲的云步,在九曲回廊里唱碎了多少人的心。这方水土滋养的剧种,既有荆楚文化的浪漫,又带着湖湘儿女的刚烈,《两狼山》《薛刚反唐》里杨家将的忠肝义胆,在武陵戏台上代代相传。

**荆河戏:八百里洞庭酿出的百味人生**

在安乡古戏台斑驳的藻井下,《打差算粮》的丑角正抖着折扇插科打诨。荆河戏的诙谐里藏着智慧,就像澧水河畔的老茶客,总能在苦茶中品出回甘。《三元记》里商辂连中三元的传奇,《大破天门阵》中穆桂英的飒爽英姿,在艺人们独创的金线吊葫芦唱腔里愈发鲜活。最妙的是《醉打山门》,鲁智深醉眼里的金刚怒目,被老艺人用十八罗汉的罗汉桩演得活灵活现。

**老戏新唱:桃花源里的现代回响**

夜幕下的河街灯火通明,改编自沈从文小说的《边城》正在水岸戏楼上演。翠翠的等待化作婉转的花腔,与远处游轮的汽笛声交织成奇妙的二重奏。在常德诗墙公园,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新编汉剧短视频,传统滚灯绝技配上电子乐竟毫无违和。更令人惊喜的是《桃花源记》实景演出,当渔郎撑篙闯入洞天福地,漫天桃花雨中忽然飘来熟悉的汉调,那一刻,古今时空在戏文中悄然重叠。

走在常德的街巷间,你可能会与背着戏箱匆匆赶场的艺人擦肩而过。他们衣襟上还沾着油彩,袖口隐约可见磨损的戏服纹样。这座城市的戏曲记忆,就藏在新华书店角落的旧戏本里,在老茶客茶杯升腾的热气中,在桃花源景区此起彼伏的叫好声里。下次你来常德,不妨循着咿呀的胡琴声,去听一折浸泡着洞庭烟雨的老戏,那里面,有整座古城的悲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