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戏曲舞台上的璀璨群星:这些角儿你认识几位?
**常州戏曲舞台上的璀璨群星:这些角儿你认识几位?**
提起常州戏曲,绕不开锡剧这门浸润着江南水韵的地方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在常州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名角儿。他们用婉转的唱腔演绎着江南故事,在舞台上书写着属于常州的文化印记。
一、锡剧舞台的“活招牌”
**沈佩华**的名字在常州戏曲界堪称金字招牌。这位年逾八旬的老艺术家至今仍活跃在传帮带一线,她独创的“沈派”唱腔以“甜糯绵柔”闻名,代表作《双珠凤》中“枝头鸟儿成双对”的经典唱段,至今仍是常州戏迷票友聚会时的必唱曲目。常州市锡剧院的老观众都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带着《玉蜻蜓》连演三十场场场爆满的盛况。
**小王彬彬**(王建伟)作为“彬彬腔”第三代传人,把常州锡剧带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他主演的《珍珠塔》不仅拿下中国戏剧梅花奖,更创新性地融入了现代舞台技术,让传统“方卿羞姑”的故事在常州大剧院演出时引发年轻观众共鸣。戏迷们常说:“听小王老师唱‘跌雪’,能听出雪粒子打在脸上的寒意。”
二、新生代演员的突围之路
“90后”**孙薇**的走红让业界看到锡剧传承的新可能。这位常州本地培养的演员,凭借在《卿卿如晤》中林觉民妻子陈意映的突破性演绎,斩获江苏文华表演奖。她将现代话剧的表演技法融入传统戏曲,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小剧场演出时,常常出现年轻人排队等退票的场景。
武生演员**李政成**虽来自扬州扬剧团,但与常州渊源颇深。他连续五年参加常州戏曲名角展演季,在淹城春秋乐园水上戏台表演的《林冲夜奔》,将武术招式化入戏曲身段,每次亮出“鹞子翻身接劈叉”的绝活,总能引发满堂喝彩。
三、多元剧种的“隐形高手”
在常州戏曲百花园里,还有些“深藏不露”的名家。**黄静慧**作为常州唯一的国家级评弹传承人,在前后北岸历史街区的“江南曲社”驻场演出十余年。她自创的“常州方言评话”专场,把《恽南田卖画》等本土故事说得妙趣横生,被老常州人亲切称为“黄先生”。
滑稽戏名家**张克勤**虽长期在无锡市滑稽剧团,却是地道的常州横林人。他带着《顾家姆妈》回常演出时,用夹杂着常州俚语的表演逗得观众前仰后合,谢幕时总要用乡音说句:“常州女婿回娘家献丑哉!”
---
如今的常州戏曲舞台,既有凤凰谷大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名角专场,也有三堡街夜市里的青年演员路演。从常州锡剧团“周末戏相逢”的惠民演出,到溧阳民间戏班在村头祠堂的咿呀弹唱,这些戏曲演员正用不同的方式延续着传统文化的血脉。下次经过常州戏曲博物馆,不妨留心那些泛黄的老戏单——那上面每一个名字,都曾照亮过这座城市的某个夜晚。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