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声觅韵,常州戏迷的空中乐园——探秘本地戏曲广播频道

**寻声觅韵,常州戏迷的空中乐园——探秘本地戏曲广播频道**

在常州这座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的城市里,戏曲文化始终是流淌在街头巷尾的一股清泉。锡剧的婉转、评弹的悠扬、越剧的缠绵,构成了常州人独有的文化记忆。而对于戏迷而言,常州广播电台的戏曲频道,便是他们每日不可或缺的“精神茶点”。

一、常州戏曲广播的“空中舞台”

常州新闻综合广播(FM103.4)每日固定时段为戏迷打造专属的戏曲天地。其中,《梨园雅韵》作为王牌节目,每天下午15:00-16:30准时开播。这里既有《珍珠塔》《双推磨》等锡剧经典唱段,也会穿插京剧、越剧名家选段。主持人常以吴侬软语与听众互动,一句“今朝阿要听段徐玉兰的《红楼梦》?”瞬间拉近与老常州的距离。

每周六晚20:00的《票友擂台》更是人气爆棚。来自天宁寺社区的王阿姨曾通过电话连线清唱《孟丽君》,意外获得专业琴师现场伴奏,这段“草根戏迷圆梦记”至今被邻里津津乐道。

二、听得见的“非遗传承”

常州戏曲广播不仅停留在播放层面,更深度参与本土文化保护。2023年重阳节特别企划中,频道联合金坛刻纸非遗传承人,将《白蛇传》经典桥段与剪纸艺术结合,听众扫码即可获取限量版有声剪纸,让传统艺术“看得见更听得见”。

溧阳锡剧团75岁的老团长周明德,每月第二个周四做客《老周说戏》栏目。从唱腔设计到幕后的“戏班规矩”,他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娓娓道来,吸引了不少年轻听众。大学生小林留言:“原来‘抢妆’不是抢化妆品,是演员赶场换装啊!”

三、全媒体时代的戏曲新玩法

如今,常州戏曲广播已突破收音机局限。通过“中吴网”APP,戏迷可回听往期节目,青果巷实景录制的《巷子里的戏台》系列短视频,让观众边看古巷流水边赏戏。今年元宵节,频道更在红梅公园开启“AR寻戏”活动,扫描特定亭台便弹出虚拟老生唱念做打,引得游客纷纷驻足。

四、戏里戏外的城市温度

在常州肿瘤医院旁开杂货铺的李师傅,每天雷打不动守着收音机听戏。他说:“化疗时听着《玉蜻蜓》,好像回到小时候跟阿爹赶庙会的辰光。”频道为此特别开通“点戏送温暖”热线,为特殊群体定制戏曲陪伴。

这座城市的戏曲电波,既飘荡在BRT公交司机的驾驶舱,也流淌在网红咖啡店的蓝牙音箱里。当95后茶艺师小顾将锡剧《拔兰花》设为白茶品鉴会的背景乐时,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在104.3兆赫的频率中悄然生长。

*结语:打开FM103.4,听见的不仅是戏曲,更是常州人热气腾腾的生活剧本。在这里,每个婉转的拖腔里,都藏着城市的呼吸与心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