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听戏的“秘密基地”,老戏迷都不一定全知道!

常州人听戏的“秘密基地”,老戏迷都不一定全知道!

在常州这座千年古城,听戏从来不是一件需要正襟危坐的雅事。当晨雾还未散尽的青果巷飘来咿咿呀呀的水磨腔,当运河边的老茶馆里惊堂木与锣鼓点此起彼伏,你会突然发现,这座现代工业城市的骨子里,还住着个痴迷丝竹的老灵魂。今天带你去几个本地人才知道的听戏好去处,保管让你听得过瘾、看得尽兴。

**一、青砖黛瓦里的百年戏韵**

穿过青果巷斑驳的石板路,转过爬满凌霄花的马头墙,一座挂着鸣凤阁匾额的古戏台赫然眼前。这座光绪年间徽商修建的戏楼,至今保留着罕见的藻井传声结构。每逢周末午后,锡剧票友们便自发聚在这里,老生沧桑的唱腔撞在穹顶的莲花雕花上,竟能荡出三重回响。台下八仙桌旁的老茶客眯着眼打拍子,手中的紫砂壶嘴还冒着热气,这般光景,恍惚让人看见百年前商帮云集的盛况。

**二、运河边的戏曲新玩法**

若是嫌传统戏台太老旧,不妨去运河五号码头碰碰运气。红砖厂房改造的戏码头剧场,把《珍珠塔》里的经典桥段玩出了新花样——评弹演员抱着三弦坐在乌篷船上,船随运河水缓缓漂动,两岸观众举着手机电筒当荧光棒,倒映在水面的点点星光里飘着吴侬软语。更妙的是剧场二楼藏着家戏装咖啡馆,点杯焦糖玛奇朵就能穿着全套凤冠霞帔自拍,年轻人把这叫作国潮文艺复兴。

**三、老茶客的私藏据点**

真正懂行的老常州,都爱往椿桂坊的听松茶社钻。这家门脸不起眼的老茶馆,每周三雷打不动上演戏曲盲盒。可能是戴着渔婆罩的越剧花旦唱着《梁祝》,也可能是穿着牛仔褂的京剧武生来段《三岔口》,全看当天哪位角儿有兴致。最绝的是台下观众席里总坐着几个白发爷爷,喝着两块钱的茶水,冷不丁接一句错腔喽,台上演员也不恼,笑着作个揖说老先生指点的是,倒比正戏还精彩三分。

夜幕降临时分,漫步在灯火阑珊的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某个转角突然传来清亮的戏腔。循声望去,月光下的明式庭院里,一群年轻人正用吉他给昆曲《牡丹亭》配着和弦。这一刻突然明白,常州的戏曲魂从未老去,它只是换上了新的衣裳,在古城的肌理中生生不息地流淌。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