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寻戏韵:这些地方让你过足“戏瘾”

**常州寻戏韵:这些地方让你过足“戏瘾”**

在常州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古城,青石板巷与高楼大厦交织的街角,总能听见几声悠扬的戏腔。想学戏曲却不知从何下手?别急,今天就带你挖一挖常州城里那些藏着“真功夫”的学戏好去处!

---

**一、老城区里的“戏曲摇篮”:常州文化馆**

要说学戏的“老字号”,常州文化馆绝对排头名。这里每周三晚上7点,锡剧票友们雷打不动聚在二楼排练厅。拉二胡的师傅姓周,年轻时是锡剧团的台柱子,现在专教零基础学员。他说:“学锡剧先练‘咬字’,常州话的软糯劲得拿捏准了。”

文化馆每年春秋两季开戏曲公益班,京剧、越剧、黄梅戏都有,报名得掐着点抢——去年有位阿姨凌晨4点搬着小板凳在门口排队,就为给孙子报上少儿戏曲启蒙课。

---

**二、社区里的“百姓戏台”**

别小看社区活动室,常州不少街道藏着“扫地僧”。天宁区茶山街道的“红梅戏曲社”,二十多个退休阿姨自发组队,每周二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排戏。领头的王老师年轻时是越剧团花旦,现在手把手教身段。去年重阳节,她们自编的现代锡剧《老巷新事》还拿了个市级金奖。

青龙街道的“梨园小站”更接地气,露天广场摆几张方凳就是课堂。教京剧的老张头总说:“学《空城计》得先会抖扇子,手腕要活得像水蛇。”

---

**三、年轻人扎堆的戏曲新玩法**

95后小伙李锐在运河五号开了间“戏箱工作室”,把戏曲和脱口秀混搭。每周五晚的戏曲体验课,年轻人边学水袖功边拍短视频。最近他们还搞了场“戏曲剧本杀”,参与者得用锡剧唱段解密,场场爆满。

常州大学城也没落下,纺织学院的戏曲社今年搞了个“戏服设计大赛”。学生们把云锦面料和LED灯结合,做出会发光的蟒袍,在省里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惊艳全场。

---

**四、深藏民间的“非遗传承”**

武进区前黄镇住着位锡剧非遗传承人杨老伯,他家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总飘着胡琴声。老爷子收徒讲究“三考”:考耳力听音准,考嗓门亮不亮,考性子耐不耐得住。去年他带着徒弟们复原了失传的“常州滩簧调”,现在抖音粉丝都有两万多。

金坛刻纸非遗馆每月末的戏曲工坊更特别,学唱《珍珠塔》前得先刻段戏文剪纸。负责人说这叫“手中有戏,心中有韵”。

---

**五、少儿学戏的“秘密基地”**

觅渡桥小学的“小梅花戏曲团”已经出了三个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得主。教京剧的吴老师有绝活——用巧克力当道具教孩子练眼神:“盯着巧克力转眼睛,既练了‘眼随手动’,下课时还能奖励他们。”

市少年宫的“童声戏苑”今年新增AR教学,孩子们戴上眼镜就能化身虚拟舞台上的穆桂英。有个家长笑说:“以前孩子放学要手机打游戏,现在天天在家练走圆场。”

---

**【学戏小贴士】**

-春夏季各文化场馆公益课集中,关注“常州非遗”公众号抢名额

-社区戏曲班多对本地户籍老人免费,带身份证复印件报名

-少儿班建议先试听,有些机构提供戏曲妆容体验吸引孩子兴趣

走在常州街头,你可能会遇见蹬着平衡车唱《双推磨》的潮人,或是菜场里拎着芹菜比划兰花指的阿姨。这座城市把戏曲泡进了生活这壶茶里,越品越有滋味。想学戏?别等啦,找个离你最近的戏窝子,说不定下个“名角儿”就是你!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