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璧山中学戏曲班:这里的00后正在颠覆你对传统的想象

探秘璧山中学戏曲班:这里的00后正在颠覆你对传统的想象

老师你看,我这水袖甩得够不够圆?练功房里,扎着高马尾的女生额角挂着汗珠,白色绸缎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一幕发生在璧山中学戏曲班的日常课堂上,彻底打破了我对中学生学戏曲的想象。

一、不是简单的唱戏课

当班主任王老师翻开课程表时,我着实吃了一惊。除了必修的唱腔、身段、把子功等专业课外,戏剧文学赏析课正在解读《哈姆雷特》的悲剧美学,形体课上学生们跟着现代舞老师练习地面动作,多媒体教室里还有学生在剪辑自己创作的戏曲短视频。

三年级的张晓萌给我展示了她的戏曲手账:工尺谱旁画着Q版穆桂英,京剧脸谱旁贴着B站热门国风贴纸。我们排《白蛇传》时,编曲老师特意加入了电子乐元素,谢幕时台下掌声整整响了五分钟。说这话时,她的手机屏保正是自己扮演小青的定妆照。

二、戏服下的青春进行时

走进学生宿舍,晾衣绳上飘着水衣水裤,书架上《中国戏曲史》和高考五三并列摆放。高二的刘子豪刚结束晚自习,正在走廊吊嗓子。文化课和专业课就像跷跷板,但去年我们班本科上线率92%,比普通班还高3个百分点。他骄傲地展示着月考成绩单。

课间操时间成了最热闹的风景。操场东角练云手的,单腿站了十分钟纹丝不动;西边树荫下背单词的,念到opera时会心一笑;几个男生用食堂的筷子比划枪花,惹得路过的老师笑骂:小心别把糖醋排骨当暗器甩出去!

三、传统与现代的破壁之旅

去年校庆的跨界演出让戏曲班彻底出圈。当昆曲《牡丹亭》遇上街舞breaking,杜丽娘的水袖拂过舞者的头转,大礼堂瞬间沸腾。更让人惊喜的是,这场融合演出的编导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带队的李老师说起学生们的创意眼睛发亮:他们用抖音直播排练过程,把京剧念白编成rap,还自发组织了戏曲cosplay社团。最近有个孩子正在研究用全息投影技术呈现《三岔口》的夜斗场景。

夕阳西下,戏曲班学生三三两两走出校门。有人耳机里放着流行音乐,书包上挂的却是戏曲脸谱挂件;有人讨论着周末漫展,手里还攥着《长生殿》的剧本。这些在传统艺术中浸润的年轻人,正用属于Z世代的方式,让六百年的戏曲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或许正如他们挂在练功房的那幅字: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这才是传统艺术传承最美的模样。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