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丽:梨园深处育新枝的戏曲传承人
程秀丽:梨园深处育新枝的戏曲传承人
在北京戏曲学院的练功房里,总能看到一个纤瘦的身影在镜前示范身段,水袖翻飞间,一句海岛冰轮初转腾的清音穿透玻璃窗,引得走廊里的新生驻足聆听。这正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戏曲学院教授程秀丽日常教学的剪影。
**一、从科班到讲台的蜕变**
程秀丽出生于梨园世家,五岁随父学艺,十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先生的指导下,她将程派青衣的婉转唱腔与梅派表演的身段完美融合。1995年,程秀丽带着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的殊荣登上首都舞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程派青衣领军人。
2003年,正值艺术巅峰的程秀丽作出惊人决定——回归母校任教。面对外界质疑,她淡然回应:舞台上的掌声会消失,但课堂里的传承永远鲜活。这份清醒源于她跟随张火丁老师巡演时,目睹传统戏曲观众青黄不接的隐忧。
**二、教学相长的艺术探索**
程秀丽独创的三维教学法在戏曲教育界引发热议。她把戏曲程式拆解为唱腔频谱分析身段力学模型情感符号系统三大模块,用现代声学仪器记录学生发声轨迹,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改进水袖技法。这套看似离经叛道的教学方法,实则暗合戏曲口传心授的本质。
在复排《锁麟囊》时,她带领学生走访苏州绣娘,从吴侬软语中捕捉薛湘灵的闺阁情态;排演《春闺梦》期间,邀请中央美院教授解析宋代服饰纹样,将织锦图案转化为舞台调度。这种跨学科实践,让古老程式焕发新生。
**三、破壁者的文化担当**
2019年,程秀丽策划的戏曲数字基因库项目正式启动。团队运用3D动态捕捉技术记录四百余个传统身段,建立全球首个京剧表演数据库。在慕尼黑大学交流期间,德国汉学家惊叹:这些数据就像敦煌壁画的动态重现。
面对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程秀丽化身网红教师,她的一分钟学京剧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破亿。更令人称道的是,她坚持在每期视频结尾标注本视频动作需专业指导,这份严谨折射出艺术家的操守。
从聚光灯下的名角到讲台上的园丁,程秀丽用二十年光阴诠释着传承的真谛。正如她在教师节演讲中所说:我们不是旧时光的守墓人,而是要在传统的土壤里,种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花朵。在宛平城外的校园里,这位青衣教授仍在续写着她的传承故事。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