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戏曲迷看过来!这份民间培训班地图请收好

滨城戏曲迷看过来!这份民间培训班地图请收好

您知道吗?咱们滨城藏着好些个戏曲传习所呢!在和平公园的晨练队伍里,总能听到票友们这样热络的讨论。这座浸润着百年曲艺底蕴的城市,不仅有专业院团,更有散落在街头巷尾的民间戏曲课堂。今天就带您走街串巷,探访那些深藏功与名的戏曲传承基地。

【老城厢里的戏曲传习所】

拐进中山路青砖灰瓦的胡同,顺着二胡声就能找到梨园雅舍。这家由退休京剧演员张美华创办的培训班,每周三下午准时传出咿咿呀呀的吊嗓声。三层小楼里,二楼教程派青衣,三楼教裘派花脸,连楼梯转角都挂着褪了色的戏服。65岁的张老师总说:咱这儿不教速成,就传个戏味儿。

【新兴社区的曲艺新天地】

跨过滨河大桥,在金融街现代公寓群里藏着个意外惊喜——云声戏曲工坊。90后主理人陈晓菲把昆曲教学搬进了loft工作室,落地窗外是流光溢彩的CBD,屋内却飘着《牡丹亭》的水磨腔。这里不仅教传统身段,还定期举办戏曲主题读书会,吸引了不少年轻白领。

【菜市场楼上的秘密基地】

最接地气的要数西郊菜市场三楼的百姓戏苑。每天清晨五点,肉摊老板卸下围裙就上楼练功,切肉刀换成马鞭,吆喝声转作念白。负责人老李头是评剧武生出身,他操着浓重的滨城口音说:咱这儿不讲究排场,图的就是街坊邻居凑个乐呵。

【寻班指南】

1.社区文化站公告栏常有免费体验课通知

2.老戏园子周边茶馆多藏民间艺人

3.关注滨城曲艺协会公众号获取最新开班信息

4.直接向公园票友打听,往往能收获意外之喜

夜幕降临时分,从南城老戏楼飘来的胡琴声,与新城区飘窗透出的水袖剪影交相辉映。这些散落在城市褶皱里的戏曲火种,正以最质朴的方式续写着滨城的梨园传奇。下次路过街角那栋不起眼的小楼时,不妨驻足听听,或许就能邂逅一段正在生长的戏曲故事。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