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戏曲传承地盘点:这些学校藏着鲁北戏韵的根与魂
滨州戏曲传承地盘点:这些学校藏着鲁北戏韵的根与魂
滨州这座黄河三角洲上的古城,当您穿行在滨城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或许会与一段悠扬的吕剧唱腔不期而遇。在这座拥有深厚戏曲底蕴的城市里,几所特色鲜明的戏曲教育机构正悄然培育着新一代的戏曲传承人。笔者走访月余,为您揭开这些戏曲摇篮的神秘面纱。
一、梨园新苗成长记:走进滨州戏曲教育现场
在滨城区文化馆的周末戏曲角,总能看到一群身着练功服的少年在老师指导下练习云手、圆场。这些孩子大多来自渤海戏曲传习所,这所创办于2005年的民办机构,以老带新的师徒制教学模式闻名。年逾古稀的吕剧老艺人李凤梧每周亲自授课,他独创的三步练声法让零基础学员三个月就能登台唱段。
惠民县戏曲艺术学校则呈现另一番景象。这座由清末戏楼改建的校园里,保留着光绪年间的戏台,学生们每天在古戏台上晨功,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对话。他们的特色课程《古戏台身韵训练》将传统建筑空间与身段教学结合,毕业生在省青年戏曲大赛中屡获殊荣。
二、三家戏校特色大比拼
**1.滨州市艺术学校戏曲部**:公办背景使其拥有全市最强的师资阵容,13位专业教师中8人是省级非遗传承人。课程设置突出文武双修,学生既要学习山东梆子、吕剧等剧种,还要兼修京剧基本功。去年该校与省吕剧院达成定向培养协议,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
**2.阳信梨花戏苑**:这所以地方戏为主的培训机构,将国家级非遗扽腔纳入必修课。独特的以戏代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排演《姊妹易嫁》《墙头记》等经典剧目提升技艺。其暑期集训班每年吸引周边地市百余名学员。
**3.邹平鹤伴山戏曲学堂**:藏在4A级景区里的世外桃源,采取传统文化沉浸式教学。学生不仅要学唱念做打,还要修习古典文学、书法茶道。其打造的实景戏曲《范仲淹治水》已成为当地文旅名片。
三、择校指南:找到你的戏曲舞台
选择戏曲学校需量体裁衣:若追求系统专业训练,市艺校的科班体系是优选;偏爱小众剧种可考虑阳信梨花戏苑;向往传统文化全方位熏陶不妨走进鹤伴山。报名前务必实地考察,观察学生的眼神——真正的好学校,孩子们眼中都有光。
在博兴县乔庄镇,笔者偶遇一群放学的小学员,他们背着书包哼着吕剧小调走过万亩荷塘。这画面让人确信,滨州戏曲的薪火正在这些年轻身影中悄然传递。或许下一个梅花奖得主,此刻正在某间练功房里重复着某个身段动作。戏曲教育的魅力,正在于这种静待花开的坚守与希望。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