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戏?来亳州这几个地方拜师准没错!

想学戏?来亳州这几个地方拜师准没错!

亳州人爱听戏,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清晨的北关老街,总有三五老人围坐在青石板上,二胡一响,亮开嗓子就是一段梆子戏。但您可别以为咱亳州的戏曲光靠老一辈撑着,如今想学戏的年轻人,在这座药都城里能找到的戏窝子可不少!

**第一站:市文化馆戏曲传习所**

涡河边的文化馆三楼,每周二四六晚上都热闹得很。推开排练厅的门,二十来个学员正跟着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桂枝老师练身段。今年刚退休的张阿姨是这里的插班生:年轻时在厂里文艺队唱过样板戏,现在跟着李老师正经学二夹弦,这才知道'云手'要'眼随手动','台步'得'步步踩在锣鼓点'上。

**第二站:青云小学戏曲社团**

别小看孩子们,青云小学的小梅花戏曲社团去年在全省少儿戏曲大赛拿了金奖。每周三下午,亳州梆子剧团的武生演员刘明都会来教孩子们耍花枪。五年级的王乐乐边比划边说:刘老师教我们《穆桂英挂帅》,说眼神要'亮如点漆',现在我写作业走神,妈妈都说'你这眼神可比不上练戏的时候'!

**第三站:花戏楼茶馆戏台**

要说最接地气的学戏去处,还得数北关历史街区的花戏楼。每天下午三点,茶馆二楼准时有老艺人们挂牌教戏。58岁的茶馆老板赵金斗本身就是个戏篓子:来这学戏不要钱,买壶亳菊茶就能跟着练。上个月有个合肥来的大学生,天天泡在这学亳州清音,临走时能唱全本《白蛇传·游湖》了。

**第四站:社区里的银发戏班**

在薛阁社区活动中心,72岁的马玉兰奶奶带着她的老姐妹们成立了古井剧社。她们自创的梆子戏《药都人家》把白芍种植、药材炮制都编进了戏词里。马奶奶笑着说:咱们这剧社收徒弟不看年纪,上个月还有个外卖小哥送完单非要跟着学两句,说送餐时唱戏能解乏!

走在亳州城里,您要是听见哪条巷子突然响起胡琴声,别犹豫——顺着声音找过去,准能遇见教戏的师傅。在这座弥漫着药香的城市里,戏曲就像陈年古井贡酒,越陈越香,也越酿越有新滋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