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亳州:藏在老街巷里的戏曲烟火
**寻味亳州:藏在老街巷里的戏曲烟火**
作为一座浸润着千年药香的历史名城,亳州的文化底蕴远不止于中药材的传奇。若你想感受这座皖北小城的另一面,不妨跟着本地人的脚步,去那些藏着戏曲声腔的街巷角落,听一场原汁原味的“亳州腔调”。
---
**花戏楼:百年砖雕下的戏台春秋**
说到亳州戏曲,绕不开北关老街的花戏楼。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古戏台,至今仍保留着每周六晚的惠民演出传统。青砖灰瓦间,老艺人们披挂上阵,一板一眼的亳州梆子戏在雕花梁柱下回荡。台下多是摇着蒲扇的老街坊,偶尔夹杂着举着手机录像的年轻游客。若赶上阴雨天,戏迷们裹着雨衣也要坐在石阶上听完最后一句“西皮流水”,这份执着,恰是亳州人对戏曲的深情。
**Tips**
-地址:谯城区北关历史街区
-时间:每周六19:30(夏季可能延后)
-看点:提前半小时到场,细品戏楼正门《长坂坡》砖雕与台上演出的古今呼应
---
**社区戏苑:市井里的“草台班子”**
比起专业剧场,亳州人更爱钻进社区广场看“接地气”的演出。华祖庵旁的清风社区广场,每月初都会搭起简易戏台。亳州梆子剧团的退休演员带着徒弟们,演《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这些经典剧目。台下塑料凳子上,嗑瓜子的大娘会突然跟着哼唱,骑电动车路过的外卖小哥也忍不住刹一脚听上两段。散场后,演员们卸了妆和观众蹲在路边吃格拉条,戏里戏外都是生活。
---
**老街茶馆:一壶高炉家酒配半折戏**
想要更私密的戏曲体验?钻进白布大街的“同丰茶馆”。这家开了三十年的老茶馆,二楼总飘着二夹弦的胡琴声。花20元点壶高炉家酒,就能听民间艺人唱《梁祝》选段。木桌长凳上,常有老茶客闭眼打拍子,听到动情处猛拍大腿喊一声“好!”。老板王叔说,最绝的是每年重阳节,几位八十多岁的票友凑钱包场唱全本《铡美案》,连门口修鞋的老李头都能唱两句包公词。
---
**夜游涡河:水上戏台的梦幻光影**
这两年亳州文旅搞的新花样——涡河夜游船上的沉浸式戏曲秀,倒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乘着画舫顺流而下,两岸忽然亮起灯光,河中央浮出仿古戏台。真人演员与全息投影交织,演绎华佗五禽戏起源传说。虽是新编戏码,但融入了二夹弦的唱腔元素,船过老药行码头时,岸边真有个穿戏服的“华佗”向游客作揖,虚实交错间颇有意趣。
---
**乡村大舞台:麦场边的非遗传承**
若是自驾去亳州周边,千万别错过乡镇庙会的临时戏台。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的十九里镇古会,十里八村的戏班子在麦场上搭台对擂。亳州梆子、淮北花鼓戏、河南豫剧轮番登场,台下小贩推着插满糖人的草垛穿梭叫卖。最热闹的是“斗戏”环节:两个戏台相隔百米同时开演,观众随喜好流动,哪边掌声响哪边加演,往往唱到月上树梢才罢休。
---
**寻戏指南**
1.节庆期间演出密集(春节、药博会、重阳节)
2.二夹弦剧社多在私人茶馆演出,需提前电话问场次
3.乡村庙会信息关注“亳州文旅”公众号,每周四更新
4.带长辈看戏可选花戏楼,年轻人推荐涡河夜游项目
当钢筋水泥的城市剧场越来越像流水线产品,亳州的戏曲却固执地生长在街巷烟火里。那些不设座次的戏台、混着油茶香的喝彩声,或许才是中国戏曲最本真的模样。下次来亳州,别只顾着逛药材市场——转角处的戏腔,可能就藏着半部城市史。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