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戏曲爱好者必看!这些地方让你零基础也能学唱戏

【亳州戏曲爱好者必看!这些地方让你零基础也能学唱戏】

俺们亳州可是戏窝子,想学戏还能找不着门?在谯陵南路的茶馆里,几位票友正端着盖碗茶侃得起劲。作为戏曲之乡的亳州,梆剧、二夹弦的腔调早已融进城市血脉。想要系统学习戏曲的市民,这几个地方可要记牢了。

一、老戏骨扎堆的梆子窝

亳州梆剧传习基地(原人民剧场后院)每周三、六下午准时开锣。68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凤鸣亲自坐镇,他教戏讲究三实:唱腔实、身段实、眼神实。这里最特别的是以戏带功教学法,从《打金枝》到《穆桂英挂帅》,学完三出戏就能掌握基本功法。去年刚退休的张大姐在这里学了半年,现在能在社区晚会上唱整本《花打朝》。

二、年轻人的戏曲新天地

华佗中路的亳韵戏曲工作室最近成了00后的聚集地。90后主理人陈晓棠把传统唱腔改编成戏腔歌曲,用短视频教学吸粉无数。他们独创的戏曲工间操把云手、台步编成办公室健身操,连程序员小王都能边敲代码边练圆场步。周末的沉浸式戏曲体验课更是一票难求,汉服妆造加上全息投影舞台,让年轻人直呼过瘾。

三、藏在老街区的宝藏学堂

穿过北关历史街区的青石板路,在白布大街中段有家不起眼的曹家班戏曲私塾。这里是亳州现存最久的家族戏班,第五代传人曹玉柱保留着口传心授的老规矩。学员要跟着师傅赶红白喜事,在实战中学习即兴编词的活词戏。虽然条件简陋,但能学到濒临失传的九腔十八调,常有戏曲学院的研究生特地来采风。

四、家门口的公益课堂

市文化馆推出的百姓戏台项目覆盖全市23个社区。每周四晚7点,专业老师带着移动戏箱走进各个小区广场。从最基本的咿——呀——发声练习,到画脸谱、穿戏服的沉浸体验,完全免费。汤王社区的刘大爷说:现在带孙子遛弯,顺道就能学两嗓子,比跳广场舞有滋味多了!

特别提醒:每年谷雨时节的药都戏会是拜师学艺的好时机。老城墙下的露天戏台连唱七天七夜,各流派传人现场收徒。去年就有个外卖小哥在《长坂坡》唱段后被老艺人看中,现在已是某剧团的当家武生。

学戏这事,讲究的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管是想专业从艺,还是图个乐呵,亳州这座戏码头总有一方舞台等你亮相。下次路过花戏楼,不妨驻足听听那穿越四百年的梆子声,说不定就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份戏缘。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