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戏曲培训班:家门口的非遗传承课堂

亳州戏曲培训班:家门口的非遗传承课堂

在亳州老城区的小巷深处,总能听见婉转的梆子声穿过青砖灰瓦。这座以药都闻名的城市,正悄然兴起戏曲传承热潮。越来越多亳州人发现,家门口的戏曲培训班藏着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老戏迷的新选择**

亳州戏曲文化中心每周二上午都热闹非凡,72岁的李奶奶带着孙女准时出现在戏曲体验班。这里的银发课堂采用老带新教学模式,由非遗传承人王玉坤亲自示范二夹弦的独特指法。不同于刻板的唱念做打教学,学员们围坐在八仙桌旁,手持月琴体验弹唱一体的乐趣,桌上还备着润喉的亳菊茶,氤氲茶香中传出阵阵笑语。

**二、青少年传承基地**

谯城区青少年宫里,十岁的张明宇正跟着省级非遗传承人学画戏曲脸谱。这里的少儿戏曲班将亳州地方戏与美术、手工结合,孩子们用秸秆制作梆子道具,在绢扇上描绘《花木兰》戏文。每周六的汇报演出成为家长朋友圈的刷屏内容,小演员们身着改良戏服,在多媒体舞台上表演数字戏曲,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机。

**三、企业定制戏曲工坊**

古井集团的员工活动室里,二十名青年员工正在排练企业定制戏曲节目。亳州梆剧团开设的戏曲进企业培训班,结合药商文化编排《华佗问诊》新剧目。培训包含形体训练、方言台词、药文化讲解三大模块,学员们在学习戏曲身段的同时,还能掌握中药材鉴别知识。结业演出时,现代职场故事与传统唱腔的碰撞让观众耳目一新。

从社区活动室到企业会议室,亳州的戏曲培训班正以多元化形态扎根民间。这些培训班不设门槛的参与方式,让药都百姓在茶余饭后就能接触传统艺术。当年轻白领能随口哼两句淮北梆子,当小学生课间游戏变成你演曹操我扮华佗,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便有了生生不息的传承。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