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戏曲直播平台盘点:传统艺术遇上新舞台

**亳州戏曲直播平台盘点:传统艺术遇上新舞台**

作为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亳州不仅是“中华药都”,更是皖北戏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随着直播技术的普及,亳州戏曲人开始借助线上平台让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无论是二夹弦的婉转唱腔,还是梆子戏的铿锵节奏,如今都能通过手机屏幕触达更多观众。那么,亳州本地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戏曲直播平台?让我们一探究竟。

---

**一、官方文化平台:权威性与专业性并存**

**1.亳州文旅云直播间**

由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打造的官方直播平台,定期邀请本地戏曲院团进行专场演出。例如亳州市梆剧团曾在此直播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吸引超5万人次在线观看。平台注重戏曲知识科普,主播常穿插讲解亳州戏曲的历史渊源,适合想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观众。

**2.药都戏曲大舞台(抖音号)**

亳州文化馆运营的短视频账号,每周五晚7点固定直播。除了专业演员的折子戏表演,还设置了“票友连麦”环节,普通戏迷可申请与乐队实时配合演唱。近期一场老艺术家教唱二夹弦的直播,评论区涌现大量年轻观众提问,传统与潮流的碰撞颇具看点。

---

**二、本土媒体矩阵:接地气的戏曲传播**

**1.亳州晚报“戏苑直通车”**

依托报社资源,该栏目常深入乡镇挖掘民间戏班。去年利辛县胡集镇一位73岁的坠子戏传承人直播首秀,朴实无华的乡音演唱让观众直呼“原汁原味”。直播中穿插的幕后花絮——比如老艺人手工制作戏服的过程,意外成为吸睛亮点。

**2.亳州交通音乐广播“夜听戏韵”**

以音频直播为主的电台节目,每周三晚通过蜻蜓FM、喜马拉雅同步播出。主播“梆子老张”用亳州方言解说经典唱段,搭配后台乐师即兴伴奏,打造出“沉浸式听戏”体验。不少出租车司机反馈,夜间接单时收听已成为习惯。

---

**三、民间力量:草根戏班的突围之路**

**1.“老茶馆剧场”快手直播间**

由谯城区退休戏曲教师李凤兰创办,每晚8点准时开播。团队将自家院子改造成微型剧场,竹椅、盖碗茶道具一应俱全。独特的“点戏打赏”模式深受欢迎——观众刷特定礼物即可点唱剧目,某次连续点播12段《包公辞朝》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2.蒙城唢呐戏夫妻档(抖音ID:唢呐一响戏开场)**

这对90后夫妻创新性地将豫东唢呐与亳州戏曲融合,直播时一人吹奏一人演唱,唢呐声穿云裂石,配合戏腔跌宕起伏。他们设计的“戏曲手势舞挑战赛”吸引上万网友参与,让古老艺术以趣味方式“出圈”。

---

**四、跨区域合作:借力大平台传播本土戏**

**1.抖音亳州戏曲话题页**

汇集本地戏迷、院团及文化机构的创作内容,播放量已突破800万次。涡阳县青年剧团在此发布的《亳州戏曲方言梗合辑》,用网络热梗重新演绎传统唱词,单条视频获赞超3万,评论区不乏“原来地方戏这么有趣”的新粉留言。

**2.腾讯视频“数字非遗”专区**

亳州二夹弦保护中心与该平台合作,推出4K高清戏曲纪录片《弦外之音》。通过多机位直播展现台前幕后,观众可自由切换视角观察演员的眉眼指法,这种技术赋能让年轻群体直观感受到戏曲的细节之美。

---

**五、如何找到心仪的戏曲直播间?**

-**关注节庆活动**:药博会、老子文化节期间,各大平台常推出特别直播企划。

-**善用地域关键词**:搜索“亳州梆子”“涡阳坠子”等精准词条,更容易发现小众戏种。

-**加入本地戏迷群**:群内常分享“民间高手”的直播预告,还能参与线下观演团购。

---

**结语**

从官方直播间的高清大戏,到田间地头的即兴弹唱,亳州戏曲正通过直播打破时空界限。这种“老戏新唱”的模式不仅为传统文化续命,更让无数人发现:原来家乡的戏台子,早已搬进了方寸屏幕间。下次刷直播时,不妨搜索这些关键词,或许一场动人的亳州乡音正在等待知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