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婷:梨园新蕊育芳华

唐玉婷:梨园新蕊育芳华

北京戏曲学院青年教师唐玉婷的办公室总飘着若有若无的墨香,案头常年摆着泛黄的工尺谱,青瓷笔筒里斜插着两支狼毫。这位85后青年教师,正在用独特的方式续写着戏曲教育的当代篇章。

一、从科班到讲台的传承之路

唐玉婷自幼浸润在京韵大鼓的曲调里,祖父是京城有名的京剧票友。每逢周末,胡同口的槐树下总会聚集一群老戏迷,年幼的玉婷穿梭其间,耳濡目染间把《贵妃醉酒》的唱段记了个全。2003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她选择专攻青衣行当,每天清晨五点准时在练功房压腿吊嗓,戏装水袖磨破手指是常事。

2008年毕业汇报演出时,她在《白蛇传》中饰演白素贞,将传统身段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这场演出不仅获得文化部新苗奖,更让时任北京戏曲学院院长的李维康教授看到了戏曲教育的新可能。次年,唐玉婷留校任教,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戏曲表演专业教师。

二、三尺讲台上的守正创新

在传统戏曲教学中,唐玉婷独创情境代入法。她会带着学生到颐和园的长廊揣摩《游园惊梦》的意境,在陶然亭的雪地里体验《窦娥冤》的悲怆。2016级学生王思远回忆:唐老师教《春闺梦》时,特意找来民国时期的嫁衣,让我们触摸丝绸的质感,体会待嫁少女的忐忑。

面对数字化浪潮,她主持开发了戏曲动作捕捉系统。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梅派水袖的108式分解成可量化的教学模块。这套系统在2021年全国戏曲教学研讨会上展示时,获得老艺术家们科技不夺艺魂的高度评价。

三、破壁出圈的戏曲使者

唐玉婷的抖音账号梨园小唐拥有82万粉丝,每条戏曲科普视频都经过精心设计。讲解《霸王别姬》剑舞时,她将项羽的醉步与现代街舞作对比;解析《锁麟囊》唱腔时,用钢琴演示西皮二黄的音程关系。这种跨界解读让00后网友直呼原来京剧这么潮。

她牵头成立的新青年戏曲工作坊已孵化出13部实验剧目。其中《元宇宙·长生殿》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与数字粒子共舞,该剧在乌镇戏剧节亮相时引发热议,被《新京报》评为传统艺术的重生样本。

在唐玉婷看来,戏曲教育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修复,而是活态传承的生态系统。今年教师节,她收到学生从英国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着:在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教《赵氏孤儿》时,我用了您教的对比教学法。这或许正是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生机所在——当年轻的教育者既能守住戏台方寸,又能放眼世界天地,那婉转的皮黄声腔自会找到新的知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