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学戏去哪儿?这份戏曲培训班指南请收好!
博山学戏去哪儿?这份戏曲培训班指南请收好!
在博山老城区的石板巷里,总能听见咿咿呀呀的吊嗓声。这座被焦裕禄精神浸润的鲁中小城,不仅以琉璃闻名,更是五音戏的摇篮。若您想让孩子感受传统戏曲魅力,或自己圆个舞台梦,这份实地探访的学戏指南或许能帮到您。
**一、文化馆里传薪火**
博山区文化馆的朱漆大门后,每周三下午都会传出清脆的云板声。这里的公益戏曲培训班已开办十余年,68岁的张凤英老师是五音戏省级传承人。课程不收费,但需通过基本功测试,教学用的老戏本泛着茶渍,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几代艺人的唱腔标注。去年结业汇报时,小学员们穿着改良戏服演《墙头记》选段,让台下老戏迷直抹眼泪。
**二、少年宫里练童子功**
在白虎山路少年宫,戏曲班总是最早亮灯的教室。早上七点半,十岁的王乐乐正跟着老师走圆场,青砖地上被磨出两道月牙痕。这里采用以戏带功教学法,孩子们先学《王小赶脚》这类活泼剧目,在唱念中自然练出腰腿功夫。去年省少儿戏曲大赛上,他们改编的《环保小卫士》拿下了创新奖。
**三、票友聚处有真章**
孝妇河畔的颜山戏社总聚集着银发票友,这些人可不简单——穿藏蓝中山装的李大爷年轻时是国营剧团的武生,总爱教年轻人耍枪花;总带着保温杯的周阿姨能把《姊妹易嫁》的哭腔唱得百转千回。每周六的切磋会,常有专业老师来指点,去年就有票友被推荐参加央视戏曲频道的录制。
**四、民营机构新尝试**
新兴的青苗戏曲工作室把直播间搬进练功房,00后主理人小赵正在尝试戏曲+短视频教学。他们的暑期集训班包含身段课、化妆课和舞台实践,结业时会在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的戏台公演。去年结业的学员中,有三位考入了省艺术学院戏曲系。
学戏不必远行,博山街巷处处有戏韵。建议初学者先到文化馆体验公益课,青少年可选择少年宫系统学习,而资深爱好者定能在票友圈找到知音。学戏虽苦,但当水袖甩开的那一刻,您会懂得何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