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联系博野戏曲协会?这些方法比直接要电话更靠谱
标题:想联系博野戏曲协会?这些方法比直接要电话更靠谱
您好,您知道博野县戏曲协会的联系电话吗?在城西文化广场的戏曲角,我常听到这样的询问。作为本地戏曲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民间团体,博野戏曲协会的联系方式确实不好找——但您知道吗?直接要电话号码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
这座冀中平原上的小城藏着独特的戏曲基因。清晨的公园里,此起彼伏的吊嗓声能唤醒整条街道;傍晚的文化站门口,总有三五戏迷揣着保温杯等候开场。博野戏曲协会就扎根在这样的土壤里,三十年来默默滋养着梆子、老调、丝弦等传统剧种。
去年深秋,我亲眼见证了一场特别的寻人启事。72岁的王奶奶揣着泛黄的戏本,在文化馆门前徘徊三天,就想把珍藏的民国时期手抄戏谱捐给协会。最后通过文化馆值班人员的牵线,协会秘书长亲自骑电动车来取。这个温暖的故事提醒我们:与其执着于电话号码,不如善用身边的戏曲网络。
如果您想联系协会,不妨试试这些接地气的方式:
1.每周三上午9点,到博野剧场票务窗口找穿蓝布衫的李师傅。这位退休琴师是协会的活通讯录,他不仅能给您准确联系方式,还能根据您的需求推荐合适的对接人。
2.关注博野文旅微信公众号,每月15日发布的戏曲活动预告里,通常附有当月值班理事的手机号。上个月举办的非遗戏曲周,就是通过这个渠道接收到了23位新会员的报名。
3.直接参与每月第一个周日的戏迷交流会。在城隍庙后院的古戏台,您能遇见正在指导年轻演员的协会骨干。上周日我就见到副会长张凤鸣老师,她正手把手教孩子们耍水袖,现场解答了五位戏迷的入会咨询。
需要提醒的是,协会办公地点今年刚搬迁至文昌街文化创意园3号楼。上个月有三位老会员按旧地址找去扑了空,最后还是通过广场舞队的刘阿姨打听到了新址。这也印证了在戏曲圈子里,人与人的联结往往比冷冰冰的电话号码更可靠。
下次当您想联系戏曲协会时,不妨先沏壶茶,带着戏本去人民公园的紫藤花架下坐坐。那里聚集的戏迷票友,说不定能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上周三,我亲眼看见两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因为讨论《宝莲灯》的唱腔而结缘,最后结伴去协会办了入会手续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