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新蕊吐芳华:走近北京戏曲学院教师张璐
梨园新蕊吐芳华:走近北京戏曲学院教师张璐
暮春时节的北京戏曲学院排演厅,一袭水袖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青衣婉转的唱腔穿透晨雾。这位在排练场中央为学生们示范《贵妃醉酒》身段的,正是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张璐。她如春芽般蓬勃的艺术人生,正在传统戏曲的沃土上绽放出独特光彩。
一、从练功房到讲台的艺术求索
张璐的戏曲启蒙始于六岁。在天津老城厢的胡同里,京剧票友父亲的唱片机日日流转着梅派唱腔,幼小的她跟着《霸王别姬》的旋律踮起脚尖。十二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清晨五点的练功房记录着她压腿的汗水,月光下的水袖是她最忠实的舞伴。
2008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留校任教后,张璐在传承与创新间寻找平衡点。她将现代舞蹈的呼吸控制融入青衣身段教学,开发出气韵身法五步训练法,使程式化的戏曲表演更具感染力。在《牡丹亭》教学实践中,她引入心理学中的情感记忆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闺门旦的细腻情思。
二、三尺讲台上的传承匠心
在张璐的课堂上,传统口传心授与现代教育理念交织出独特风景。她为每个学生建立艺术成长档案,用视频记录阶段性成果,通过对比分析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这种创新做法使2019级京剧表演班的毕业大戏《白蛇传》获得文化部优秀教学成果奖。
疫情期间,张璐带领教研室开发戏曲云课堂系统,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分解身段要领。她主讲的《旦角水袖技法》慕课,成为全网首个点击量破百万的戏曲类在线课程,让传统艺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机。
三、文化摆渡人的时代使命
作为京剧文化使者,张璐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讲座上,她用法语解析京剧四功五法;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互动工作坊中,外国观众在她的指导下体验勾画脸谱。这些文化交流实践,被《中国日报》誉为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面对戏曲教育的未来,张璐正在筹建跨学科戏曲实验室,计划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剧目排练。她主持的戏曲进校园项目已覆盖京津冀地区37所中小学,用青春版《穆桂英挂帅》点燃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在张璐办公室的案头,摆放着梅兰芳先生《舞台生活四十年》的线装本,书页间夹着学生们的结业感言。这位80后戏曲教育者常说:我们既是传统的守护者,更是未来的开垦人。当清晨的练功房再次响起悠扬的胡琴声,张璐与学生们的身影,正勾勒出中华戏曲薪火相传的时代画卷。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