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娃学戏曲,这些地方别错过!
**沧州娃学戏曲,这些地方别错过!**
沧州作为“武术之乡”,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的戏曲文化同样底蕴深厚。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儿童戏曲教育,想让孩子从小接触传统艺术。那么,沧州的孩子究竟能在哪儿学戏曲?我们实地探访了几处口碑不错的地方。
**一、家门口的公立培训机构**
沧州市少年宫的“少儿戏曲公益班”是不少家长的首选。每周六上午,专业戏曲老师会教授京剧、河北梆子的基础唱腔和身段动作。家住运河区的刘女士说:“孩子学了半年,现在能完整唱《红灯记》选段,老师还教他们画脸谱,孩子特别有兴趣。”
此外,沧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每年寒暑假开设短期戏曲体验营,课程包含戏曲基本功、折子戏排练,甚至有机会登上市群艺馆的舞台。去年暑期班的小学员还在“大运河文化节”上表演了《穆桂英挂帅》,反响热烈。
**二、民间剧团里的“师徒传承”**
想要更深入的学习,可以关注本地老戏班。新华区“永盛梆子剧团”的徐凤兰老师,年轻时曾获省级戏曲大赛金奖,如今每周三、周日下午在剧团活动室免费教孩子。这里更注重传统口传心授的模式,孩子们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河北梆子唱法。不过需要提前预约,每期只收10个学生。
运河边上的“梨园小剧场”则推出亲子戏曲课,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水袖功、练云手。负责人王团长说:“去年有个6岁男孩,学了八个月就拿下‘小梅花奖’沧州赛区铜奖,现在成了我们的小台柱子。”
**三、学校里的戏曲社团**
沧县实验小学的“小百灵戏曲社”已成立12年,特聘市梆子剧院的退休演员驻校指导。每周四下午,校园里总能听到孩子们练嗓子的声音。五年级学生李昊的家长告诉我们:“孩子以前内向,自从参加戏曲社,不仅敢上台表演,历史课学到传统文化时也特别积极。”
青县实验二小更是把戏曲融入日常教学,课间操加入戏曲身段操,音乐课教戏曲打击乐。该校编排的少儿版《宝莲灯》连续三年在全市中小学艺术节获奖。
**四、社区里的“戏曲角”**
运河区花园社区每月第一个周末的“戏曲开放日”值得关注。老票友手把手教孩子打锣鼓经,社区还提供戏服体验。工作人员透露:“去年重阳节,孩子们给老人表演《花为媒》,有个奶奶当场抹眼泪,说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学戏的样子。”
对于想随时学习的孩子,可以关注“沧州非遗”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推送戏曲教学视频,从沧州特有的哈哈腔到西河大鼓,都有详细分解动作。去年上线的《戏曲动画课》用卡通形式讲解生旦净丑,特别受低龄儿童欢迎。
**结语**
沧州的戏曲教育资源比想象中丰富,既有专业机构系统教学,也有社区、学校的特色活动。关键要结合孩子的兴趣选择——如果只是培养爱好,公益班和体验课足够;若想往专业方向发展,跟着剧团老师学习会更系统。趁着周末,不妨带孩子去这些地方转转,说不定能发现个小戏迷呢!
(注:具体开班时间请以各机构最新通知为准。)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