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寻戏记:推开梨园大门的N把钥匙

沧州寻戏记:推开梨园大门的N把钥匙

沧州老城的清晨总飘着若有若无的吊嗓声,运河边晨练的老人随手甩个云手,街角票友聚会时水袖翻飞的光影,这座被称作武术之乡的城市,骨子里还流淌着戏曲的韵律。想要触摸这份流淌了六百年的梨园春色,不妨跟着这份指南,找寻属于你的戏曲启蒙之路。

一、古韵新生:专业院团的传承密码

沧州河北梆子剧团的后台总是热闹非凡,这里既是专业演员的排练场,也是市民的戏曲课堂。每周三下午,剧团排练厅会准时向公众开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凤芝老师会手把手教年轻人甩水袖。65岁的张阿姨在这里学了三年,现在能完整唱完《大登殿》选段:凤芝老师说梆子腔讲究'丹田提气,脑后摘音',练了半年才摸着门道。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戏曲表演专业藏着不少小梅花奖得主,这里的练功房从清晨到深夜都亮着灯。学生要经历五年严苛训练,从踢腿下腰到身段组合,从唱腔咬字到锣鼓经背诵。专业负责人李老师透露:我们与天津戏曲学院建立了定向培养通道,去年有3名学生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

二、市井梨园:转角遇到戏

新华区文化馆二楼的戏曲公益班已经办了12年,木地板被票友们的圆场步磨得发亮。每周六上午,这里会准时响起板胡声,教学河北梆子《蝴蝶杯》的刘老师独创了呼吸操,用现代声乐方法改良传统唱腔。退休教师陈女士说:学了两年,现在去公园晨练都能当领唱了。

运河边的清风楼茶馆藏着沧州最地道的戏曲沙龙,每月初八的戏迷擂台总能吸引方圆百里的票友。老板赵先生是资深老生,茶单上写着消费满58元送《空城计》身段教学。常客王师傅说:在这儿能听到正宗的西路梆子,跟电视里味道不一样。

三、童声稚韵:戏曲新苗成长记

运河小学的课后托管班最近添了新项目——戏曲广播体操。这套由沧州艺校老师编排的课间操,把云手、蹉步融入肢体运动,孩子们做操时宛如一群小穆桂英。五年级的乐乐说:现在做操像在演戏,比跳街舞还酷!校长透露明年要办校园戏曲节。

青县农民戏校的暑期班总是一床难求,这个由老艺人在自家大院创办的培训班,用最土的办法教孩子戏曲基本功。绑沙袋练台步、对井口喊嗓子的传统训练法,让城里来的孩子们叫苦不迭又乐在其中。创办人周老爷子说:能吃苦的苗子,我免费教。

在沧州学戏,可能是文化馆里的一板一眼,可能是茶馆中的即兴唱和,也可能是槐树下老艺人的倾囊相授。当暮色染红运河时,清风楼传来《钟馗嫁妹》的唱段,戏迷们知道,这曲跨越时空的梆子声,正在新一代沧州人身上续写着新的传奇。要入门梨园?带上这份指南,总能找到属于你的那把钥匙。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