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学戏指南:这五个地方藏着真功夫

曹县学戏指南:这五个地方藏着真功夫

在鲁西南的戏窝子里讨生活,不会哼两句梆子腔都不算地道曹县人。曹县戏曲的根扎得深,光是能数得上名号的戏班子就有二十来个,更别说那些藏在巷子里的老把式。想正经学戏?您得往这些地界儿寻摸。

一、戏曲科班里的童子功

曹县戏曲艺术学校后院的梧桐树上,总挂着几个吊嗓子的半大孩子。这里的王凤英老师教了三十年身段课,最见不得学生偷懒。腰板挺直!眼神跟着指尖走!她手里的竹板子啪啪敲在水泥地上,惊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走。学校每年六月招新生,梆子戏、柳子戏、四平调都有专门班,想学真本事得做好五年苦修的准备。

县柳子戏剧团的演员培训部藏在老文化馆三楼,每周二四六晚上七点准时开课。去年拿过省戏曲红梅奖的孙团长亲自带徒弟,他教《孙安动本》里的甩髯口绝活时,能把白胡子甩出九种花样。这里的学员得跟着剧团下乡演出,台前幕后都得摸透。

二、老街坊口传心授

青菏街道文化站每周三下午的戏曲兴趣班最是热闹。七十岁的李长庚老人是这里的主讲,他祖上三代都是唱大笛子戏的民间艺人。老人教戏不用谱子,一段《老羊山》的唱腔能拆解出十七种换气法门。最近他正带着几个老太太排新编小戏《曹县好人》,用的是最土味的方言韵白。

磐石街道的戏曲茶座开在百年老字号德盛楼二楼。每到阴雨天,附近的戏迷就揣着保温杯来这儿切磋。跑过三十年码头的琴师老张头在这儿收徒,他调教出的徒弟能把坠胡拉得百转千回。上个月刚有个外卖小哥在这儿学了段《墙头记》,现在送餐时都哼着戏文。

三、新派学戏花样多

县文化馆新开的戏曲体验馆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进门就能试穿全套行头,AI系统能实时纠正你的身段动作。周末的戏曲快闪活动最受欢迎,00后们把传统唱段改编成rap,老票友们看得直咂嘴:这新腔调倒是怪带劲。

学戏这事儿讲究个缘分,有人科班出身成了角儿,有人茶楼听戏听成了把式。曹县南关的早市上,卖香油的老汉能来段完整的《反西唐》;东关小学的课间操,孩子们耍的是戏曲韵律操。要我说,想学真功夫,得先把心沉到这方水土里,保不齐哪天吃着烧饼喝着糊粥,突然就开窍了。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