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腔——寻访戏曲大师曹雨的故乡
一方水土一方腔——寻访戏曲大师曹雨的故乡
在江南水乡的烟雨长廊间,总飘荡着若有若无的胡琴声。循着这婉转的曲调溯源而上,便来到了曹雨戏曲大师的故乡——浙江嵊州崇仁镇。这个枕水而居的千年古镇,青石板路上至今还回响着越剧最初的唱腔。
崇仁镇的老戏台至今保存完好,台柱上斑驳的金漆记载着百年沧桑。1907年冬月,曹雨就出生在戏台对岸的雕花木楼里。每天推开木格窗,映入眼帘的便是戏台上水袖翻飞的场景。镇上的老辈人还记得,总角之年的曹雨常趴在后台的幕布缝隙间,目不转睛地盯着演员们的台步手势,散场后便踩着月光在青石板上模仿旦角的身段。
这座被剡溪环绕的古镇,给予曹雨独特的艺术滋养。清晨码头边浣衣女的捣衣声,午后茶馆里评弹艺人的三弦声,暮色中乌篷船摇橹的欸乃声,都化作了他日后唱腔里的韵律。十八岁那年,他在镇东玉山公祠的百年戏台上演《梁祝》,当唱到楼台会时,檐角的风铃应和着唱腔叮咚作响,台下老戏迷们抹着眼泪说:这是咱们剡溪水养出来的嗓子啊!
曹雨在沪上成名后,始终保持着乡音不改的特质。1956年他率团赴京演出《红楼梦》,专家们惊讶地发现,他的咬字吐音间仍带着剡溪方言特有的温软。谢幕时,周恩来总理握着他的手说:听你的唱腔,就像看到了江南的杏花春雨。这正是崇仁古镇给予他最珍贵的馈赠——将水乡的灵气化入骨血,让每个唱段都流淌着故乡的月光。
如今漫步崇仁古镇,曹雨故居门前的石阶已被岁月磨得发亮。戏台前的空地上,总有少年人对着手机视频模仿大师的经典唱段。当悠悠的越剧唱腔掠过古镇的黛瓦白墙,恍惚间仿佛看见那个趴在戏台边的青衫少年,正用整个生命谱写着对故土最深情的告白。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