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昌黎听戏去哪儿?这几个地方藏着原汁原味的烟火气

来昌黎听戏去哪儿?这几个地方藏着原汁原味的烟火气

走在昌黎的大街小巷,总能听见高亢的梆子声从某个巷口飘来。这座浸润着冀东文化的小城,听戏从来不是阳春白雪的消遣,而是老百姓茶余饭后最熨帖的日常。若是您想寻个地道的听戏去处,这几个地方可得记好了。

**一、碣石山下听古韵:昌黎文化馆百姓剧场**

每周五晚上七点,文化馆后院的老戏台准时亮起红灯笼。这里不卖门票,长条板凳上坐着的多是摇着蒲扇的老戏迷。县评剧团的退休演员们自发组织的碣石韵剧团,专唱《杨三姐告状》《花为媒》这些经典评剧选段。后台的妆匣子还是八十年代的老物件,演员们对着斑驳的镜子勾脸,倒比专业剧院的扮相更透着股鲜活气。建议早点来占座,隔壁王奶奶家的糖炒栗子配着戏文吃最香。

**二、葡萄架下的梆子声:西山场村戏台**

沿着十里葡萄长廊往山里走,西山场村的百年戏台藏在成片的葡萄架后。每年九月葡萄节,这里的河北梆子能把十里八乡的人都招来。老戏台三面环着青砖灰瓦,演员一声叫小番能惊起檐下的家燕。村里七十八岁的赵老爷子是出了名的活曲库,要是赶上他兴致好,散场后能在葡萄架下给你讲半宿《南北和》的掌故。提醒您穿双舒服的布鞋,石板路上洒落的葡萄叶踩着咯吱响。

**三、茶楼里的戏码头:鼓楼东街老舍茶馆**

翻新的明清老宅里藏着家老舍茶馆,每周三下午的票友会是城里文化人的心头好。二楼雅座能俯瞰天井里的八角戏台,青花盖碗泡着昌黎野山茶,茶博士甩着三米长的铜壶续水,水线划过空中时正赶上梆子敲在板眼上。这里的特色是点戏,常来的客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折子戏,跑堂的见熟客进门,不用问就朝后台喊一声:《大登殿》备着!

**四、海边渔村的皮影戏:新开口渔港非遗工坊**

要是赶巧了,一定要去新开口渔港碰碰运气。国家级非遗昌黎皮影第五代传人张守义的工作室就藏在码头边的渔家院里。老艺人用驴皮雕刻的影人薄如蝉翼,渔汛期结束后,老把式们常聚在这里唱影戏。《三打祝家庄》里的战马能踏出浪花声,仔细看幕布后的操作,老张头的手指翻飞比年轻人打游戏还利索。演出完别急着走,后院晾晒的皮影在夕阳下透出琥珀光,买个小影人当纪念最合适。

**夜戏小贴士:**

1.村里戏台多演全本大戏,通常下午两点开锣,五块钱能坐一下午

2.文化馆演出结束后,门口常有卖酸梨汤的推车,配着戏里的悲欢离合别有滋味

3.腊月廿三开始,各村的戏班赶年集最热闹,能遇见罕见的秧歌戏

昌黎的戏,是要就着海风、混着葡萄香听的。当最后一板梆子声散在暮色里,您会明白,这方水土养出来的曲调,早和碣石山的轮廓、渤海湾的潮声长在了一起。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