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戏曲名角胡玲:一腔热血守荆河》

《常德戏曲名角胡玲:一腔热血守荆河》

戏比天大——这是常德荆河戏非遗传承人胡玲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澧水河畔长大的她,用四十载春秋在舞台上演绎着荆楚大地的悲欢离合,将常德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唱进了无数观众的心坎里。

1975年出生于常德澧县的胡玲,自幼泡在县剧团的排练厅里。父亲是剧团武生,母亲负责服装管理,她在幕布后看着台上水袖翻飞,耳濡目染间竟能跟着锣鼓点哼唱整本《白蛇传》。12岁那年,剧团排演《杨门女将》缺个小丫鬟,胡玲顶替上场,一段即兴发挥的报信念白让老团长拍案叫绝,就此开启了她与荆河戏的半生情缘。

师承荆河戏泰斗周德荣先生,胡玲在唱、念、做、打上下足苦功。寒冬腊月对镜练眼波流转,三伏天扎着靠旗走圆场,硬是把荆河戏特有的九腔十八板唱出了新意。2003年,她主演的新编历史剧《澧州魂》在省戏曲汇演中一鸣惊人,剧中哭城一折的【反二黄】唱段,将常德丝弦的婉转与荆河高腔的激越糅合得天衣无缝,至今仍是戏迷票友争相传唱的经典。

作为常德戏曲界的拼命三娘,胡玲始终扎根基层。农闲时节的草台班子、社区文化节的露天舞台、中小学校的戏曲课堂,处处可见她素颜清唱的身影。2018年特大洪水期间,她带着剧团在堤坝上为抗洪官兵连演七场,最后嗓音嘶哑到说不出话,却摆手拒绝休息:战士们泡在水里都不怕,我这点算什么。

如今已是国家二级演员的胡玲,最欣慰的是年轻观众越来越多。她创新推出的戏曲快闪活动,把《刘海砍樵》唱进了万达广场,让《打铜锣》演到了柳叶湖畔。去年收的00后徒弟小陈,在短视频平台发的练功视频竟获百万点赞。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但得让年轻人觉得亲切。说着,她又仔细调整起新戏《桃花源记》的LED背景——这部融合现代舞美的地方戏,即将作为常德文化名片赴海外交流。

幕布又一次拉开,胡玲指尖轻抖水袖,恍惚还是当年躲在幕帘后偷师的小丫头。不同的是,此刻她身后站着二十多个青春洋溢的学员,澧州大地的戏曲血脉,正随着铿锵的锣鼓点奔向更远的江湖。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