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用老生唱腔唱出人间百态

常胜:用老生唱腔唱出人间百态

在霓虹闪烁的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侧幕,常胜将髯口轻轻一捋,凤眼微眯望向台下渐次落座的观众。这位年过五旬的京剧老生演员,此刻正凝神静气地默诵着《四郎探母》中杨延辉的唱词。幕布升起时,他的眼神陡然清明,一声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让满场戏迷瞬间穿越到宋辽交战的烽火岁月。

一、梨园世家的传承者

常胜生于天津卫的戏曲世家,祖父是天津评剧院琴师,父亲专工武生。五岁开蒙时,父亲把着他的小手在梨木案几上画脸谱,朱砂勾勒的关公卧蚕眉,墨色晕染的包公月牙印,都在幼小心灵播下戏曲的种子。每天清晨五点,胡同里就会响起他吊嗓子的声音,从一马离了西凉界到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稚嫩的童声惊起檐下的家雀。

十二岁考入天津戏曲学校,常胜选择了最吃功夫的老生行当。在练功房青砖地上,他每天要完成三百个踢腿、五十个旋子,冬练三九时汗水在砖缝里结成薄冰。最难忘的是跟着裴艳玲先生学《夜奔》,寒冬腊月里单衣薄衫练身段,硬是把林冲雪夜奔梁山的苍凉演出了七分火候。

二、老生艺术的开拓者

常胜的唱腔得余派真传,讲究云遮月的韵味。《洪羊洞》中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一段,他处理得如泣如诉,尾腔微微颤抖似风中残烛,将杨延昭临终托孤的悲怆演绎得入木三分。而在《赵氏孤儿》里,他突破传统老生程式,用虚实结合的念白表现程婴十五年忍辱负重的心理煎熬,每句台词都像浸过黄连汁般苦涩。

对传统戏的革新更见功力。在《四进士》中,他大胆加入梆子腔元素,把宋士杰这个讼师形象塑造得亦正亦邪。当唱到三公堂时,他突然压低嗓音,用近乎口语的念白质问顾读,那种市井智慧与官场黑暗的碰撞,让观众听得汗毛倒立。

三、戏曲生命的守护者

2016年元宵节,常胜在长安大戏院连演《定军山》《阳平关》双出。黄忠的靠旗在追光中翻飞,七十高龄的老将连斩夏侯渊、徐晃,他设计的三次刀花一次比一次凌厉,最后亮相时靠旗竟纹丝不动。散戏后戏迷发现,他贴身的箭衣已被汗水浸透。

在戏曲式微的今天,常胜坚持每周三场演出。去年冬天带烧演出《空城计》,当唱到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时,沙哑的嗓音反倒添了几分英雄末路的苍凉。谢幕时,老戏迷集体起立高喊常胜将军,掌声持续了整整十五分钟。

幕间休息时,常胜总爱站在侧幕条边看年轻演员练功。有次见武行小伙偷懒,他抄起刀坯子就示范了套大刀四门底,六十四岁的年纪还能连做三个旋子,惊得年轻人目瞪口呆。这个梨园老兵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戏曲艺术永远年轻。当大幕再次拉开时,他抖擞精神走向台口,因为台下还有等着听戏的人。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