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戏曲爱好者必看手把手教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戏去处!

【璧山戏曲爱好者必看】手把手教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戏去处!

在璧山老城的茶馆里,总能听见几位票友摇头晃脑哼着川剧高腔,引得路过的年轻人频频侧目。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璧山人开始对传统戏曲产生兴趣——张大姐刚退休想找点乐子,李同学要准备学校文艺汇演,连在科技园上班的王哥都悄悄打听哪里能学变脸。今天我就带大家实地探访璧山几个学戏曲的好去处,总有一处适合你!

\u003e\u003e零基础入门首选:文化馆戏曲研习社

每周三晚上七点,璧山区文化馆三楼总会传出阵阵锣鼓声。推开排练厅的门,三十多位学员正跟着非遗传承人陈永芳老师练习川剧身段。手腕要像兰花,脚下要生根,陈老师边示范边纠正动作,她独创的生活化教学法让不少零基础学员三个月就能登台表演。

这里采用阶梯式教学模式:

①基础班(980元/季):周三晚7-9点,学习唱腔、身段、戏曲知识

②提高班(需考核):周五晚同时间,专攻折子戏排演

③可旁听川剧打击乐课程(免费体验3次)

特别提醒:每年6月会举办暑期青少年戏曲班,12-18岁学生凭学生证可享5折优惠。上月结业汇报演出上,璧山中学的小学员们表演的《秋江》片段在抖音上点击量破万呢!

\u003e\u003e社区里的戏曲沙龙:青杠街道的戏窝子

要说最接地气的学戏去处,非青杠街道综合文化站莫属。这个由老票友自发组织的戏曲沙龙,三年间从7人发展到上百人,秘诀就在于自由二字。每周二、四下午,想唱就唱,想学就学,茶水费5元管够。

特点一览:

√乐器自助:二胡、月琴、堂鼓随便用

√角色自选:生旦净末丑任君挑选

√曲种多样:川剧、京剧、黄梅戏都能学

√免费教学:资深票友轮值指导

68岁的组织者赵伯告诉我:上周来了个外卖小哥,趁着等单的空档学了一段《滚灯》,现在都能跟着锣鼓点走圆场了!这里特别适合时间不固定的上班族,随到随学,还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u003e\u003e专业深造必去:璧山戏曲艺术进修学校

对于想走专业路线的朋友,藏在秀湖公园南门的这所学校绝对值得关注。作为重庆戏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这里采用全日制小班教学,去年就有学员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课程亮点:

※三年制中专班:系统学习戏曲表演、音乐、理论

※特色定向班:与市川剧院合作培养人才

※周末大师班:定期邀请梅花奖得主亲授

※古戏台实践:校内复原清代戏台用于教学

教务主任周老师透露:今年新开了戏曲影视方向,教年轻人怎么在镜头前表演传统戏。学费确实不便宜(9800元/学期),但包就业的政策吸引了不少家长咨询。

\u003e\u003e隐藏彩蛋:民间戏班的偷师秘籍

最后分享个冷门去处——璧北的陈家班。这个家族传承六代的民间戏班,守着老规矩传内不传外,但聪明的戏迷们自有办法。每月初一十五,他们会在祖宅戏楼演连本戏,提前两小时到场帮忙搬道具、化妆的,都能得到老班主的亲自指点。

我亲测有效的偷师三招:

1.带自家腌的辣酱给伙房师傅,混进后台

2.主动申请跑龙套,从扛旗兵演起

3.演出后帮忙收拾戏箱,趁机请教问题

上周跟着学了段《白蛇传》的水袖功,虽然被老师傅骂袖子甩得像抻面条,但好歹摸到了点门道。这种民间传承虽不系统,却藏着书本上学不到的绝活。

走完这些地方,最大的感触是:在璧山学戏曲,早就不是老一辈的专利了。无论是社区里的即兴教学,还是专业院校的系统培养,甚至民间戏班的另类传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戏曲的生命力。下次路过文化广场,说不定就能看见跟着APP练台步的年轻人,和举着手机直播的银发族同框学戏的有趣场景呢!

(温馨提示:部分培训班需提前预约,建议关注璧山有戏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开班信息。文中赵伯、周老师均为化名,具体收费以各机构公布为准。)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