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学戏曲地图:藏在烟火里的梨园课堂

璧山学戏曲地图:藏在烟火里的梨园课堂

重庆璧山青石巷的清晨总飘着川剧高腔,城南菜市场里卖菜的张大姐能唱整段《秋江》,这是座浸透戏曲基因的城市。想学地道的戏曲艺术?跟着这份指南走街串巷,你会发现戏曲课堂就藏在市井烟火中。

一、官方院团:专业科班传承

璧山文化馆戏曲研习班每年三月准时开班,二楼排练厅的木地板见证过三代人的跟斗功。国家二级演员陈玉梅每周二四下午授课,青衣水袖在她手中像活过来的云彩。这里采用以戏带功教学法,新生先学《别洞观景》片段,在折子戏里练身段唱腔。去年结业的刘大爷说:陈老师抠戏细得很,单是白素贞转身时簪子晃动的幅度就调教了半个月。

二、社区学堂:银发票友俱乐部

南门社区活动中心的戏曲角每周三雷打不动开锣。73岁的周炳忠年轻时是县川剧团武生,现在带着三十多个老伙计切磋技艺。这里的教学不收费,但要遵守三带规矩:带保温杯、带戏谱、带耐心。去年他们排的现代川剧《璧山夜雨》在区文艺汇演拿了二等奖,道具全是老人们用废旧材料做的。

三、少儿戏曲:娃娃学戏正当时

城关小学的川剧社团已有15年历史,每周五放学后,练功房里总传出童声版《人间好》。特聘教师王秀兰独创游戏教学法,把台步训练编成跳房子游戏,用彩绘脸谱教孩子辨认行当。五年级学生李小萌去年在重庆少儿戏曲大赛表演《贵妃醉酒》,转身卧鱼动作赢得满堂彩,她说:王老师教我们,唱戏时眼睛里要装着故事。

夜幕降临时分,秀湖公园的戏迷角又响起胡琴声。学戏不必正襟危坐,在璧山,你可以在文化馆系统学习,在社区与票友切磋,甚至站在公园回廊跟着哼两句。这座城的戏曲血脉,就流淌在街头巷尾的每一次开腔亮嗓里。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