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戏曲网红出圈记:这些民间角儿让老艺术焕发新活力
滨州戏曲网红出圈记:这些民间角儿让老艺术焕发新活力
(引言:在短视频平台刷到家乡戏是种什么体验?滨州的老戏迷们最近发现,那些从小听到大的吕剧、渔鼓戏正以全新姿态闯入年轻人的视野。一群深藏民间的戏曲达人,用手机镜头让传统艺术焕发第二春。)
【第一幕:渔家妹子变身非遗代言人】
@渔鼓小嫚儿的置顶视频里,沾化冬枣林间的渔鼓戏表演获赞破万。这个95后姑娘身披改良戏服,手持渔鼓简板,在枣树枝头即兴唱起新编唱段。评论区里,网友边学方言唱词边问:枣园还招临时工不?
非遗传承人王春贞透露,渔鼓戏剧团现在每周末在文化馆开直播,观众数比剧场演出翻了二十倍不止。不少外地戏迷专程来沾化打卡,就为亲眼看看会唱戏的冬枣树。
【第二幕:吕剧老生的反差萌绝活】
刷到@吕剧老张的变装视频千万别划走——前一刻还是扛着锄头的庄稼汉,转身就成了凤冠霞帔的青衣。这位惠民县的吕剧票友,凭着一人分饰多角的绝活圈粉30万。最新作品里,他竟用挖掘机挖斗当戏台,在工地现场开唱《李二嫂改嫁》。
现在村里红白喜事都找我直播,主家说比请歌舞团有面子。老张的徒弟已扩展到00后群体,最小的学员能把电子音乐混进传统唱腔。
【第三幕:大学生把剧场搬进菜市场】
滨州学院戏曲社的00后们最近出了名。他们带着全套行头突袭大学城夜市,在煎饼摊前唱起《姊妹易嫁》,围观群众把短视频顶上同城热搜。社长刘悦说灵感来自专业课:老师说戏曲本来就是市井艺术,我们就想试试最接地气的传播方式。
文旅局工作人员透露,这些新生代创作者带动了戏曲周边热销,某网店的渤海大鼓模型月销千件,买家多是Z世代。
【观察手记】
从乡间地头到手机屏幕,滨州戏曲网红们正在完成一场文化破壁。他们没有专业团队的包装,却凭着对家乡戏的挚爱,让百年老调唱出新韵味。当渔鼓戏混搭电子乐、吕剧遇见短视频,传统艺术的传承之路,或许就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创新中越走越宽。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