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戏亳州:藏在老街茶馆里的梨园声
寻戏亳州:藏在老街茶馆里的梨园声
走在亳州老城青石板路上,远远听见咿呀的水磨腔穿过花戏楼的雕花窗棂。这座以药都闻名的古城,骨子里浸润着六百年的戏曲血脉。若您想寻最地道的亳州戏韵,不妨跟着这些线索,来场穿越时空的梨园寻踪。
**一、花戏楼下听古调**
北关历史街区的花戏楼从不让人失望。这座康熙年间的古戏台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准点开锣,朱漆斑驳的藻井下,老艺人们用二夹弦演绎着《西厢记》的婉转。坐在二楼回廊要壶亳菊茶,看台下白发票友跟着鼓点摇头晃脑,连空气里都飘着檀板的沉香。
**二、老街茶馆藏乾坤**
穿过白布大街的药材铺子,老州东街的曹家茶馆总在午后热闹起来。这里不卖门票,点一碟五香蚕豆就能听整场的梆子戏。七十岁的班主曹师傅打趣说:咱这戏班子传了五代人,药商谈生意要听《华佗辞朝》,老茶客最爱《曹操献酒》。木楼梯咯吱作响间,恍然看见当年商帮云集的盛景。
**三、文化馆里觅新声**
华佗像往东两百步的谯城区文化馆,每周五晚都亮着暖黄的灯笼。年轻演员在这里排演新编戏曲,《芍花仙子》的水袖舞进多媒体光影中,老戏迷和新观众在弹幕墙前争论着传统与创新。馆长老李说:上月刚办了少儿戏曲体验营,有个六岁娃娃能把《穆桂英挂帅》唱得有模有样。
**四、岁时节令戏连台**
若是端午前后造访,一定要去涡河边的魏武广场。药交会期间的戏曲擂台赛能让半个城的人驻足,河南梆子遇上淮北花鼓,连卖糖画的师傅都能接两句《陈州放粮》。腊月里的道德中宫庙会更妙,踩着高跷的钟馗在戏台前发驱疫符,台下蒸腾着牛肉馍的热气,倒比台上还热闹三分。
夜色渐深时,循着薛阁塔的轮廓往南走,清风楼酒家的霓虹灯亮起来。三楼包厢里,老板正和琴师商量着把《青梅煮酒》改成爵士版。这座把中药写进基因的城市,连戏曲都带着百草熬煮的醇香,等着懂行的人细细品咂。
**看戏小贴士:**
-茶馆演出多集中在下午2-4点,可提前电话确认
-道德中宫每年正月十五有通宵连台本戏
-关注亳州文旅微信公众号获取实时演出排期
-乘坐公交游1线可串联主要戏曲观赏点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