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戏曲爱好者看过来!这份民间学戏指南请收好
博山戏曲爱好者看过来!这份民间学戏指南请收好
在博山老城区的胡同深处,总能听到悠扬的戏腔伴着晨雾飘散。这座孕育了百年戏曲文化的古城里,不少戏迷都渴望登上戏台一展身手。今天笔者走访了多家民间戏曲传承点,为您整理出这份特别的学戏指南。
一、老戏楼里的传习所
在博山大街中段的百年戏楼上,每周二四六晚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十几个学员跟着老师比划身段,有位退休教师一招一式教得格外仔细。这处由民间票友自发组织的吕剧传习所,保留了最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法。
张老师傅今年72岁,曾是淄博五音戏剧团的当家武生。他教戏有个规矩:新学员得先学三个月基本功才能开口唱。这里不收学费,但要求学员每月至少参加两次社区演出。去年重阳节,他们的《姊妹易嫁》选段让台下老人们直抹眼泪。
二、藏在文化馆里的宝藏班
区文化馆二楼的多功能厅每到周末就热闹非凡。这里开设的戏曲公益班已经办了六期,每期报名都要靠抢。教京剧的刘老师是省艺校退休教师,她的以戏带功教学法让零基础学员三个月就能登台。
学员里有带娃的宝妈、开面馆的老板,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年长的赵大爷73岁,每天骑三轮车从山头镇赶来上课。他说年轻时在公社宣传队唱过样板戏,现在终于圆了系统学戏的梦。
三、新生代戏曲工作室
在龙泉大厦18楼,90后戏曲演员小王的工作室充满现代气息。他把五音戏经典唱段改编成流行版,用短视频教年轻人学戏。这里的课程融合身韵训练、戏曲妆造体验,吸引了不少白领和大学生。
周末的体验课上,学员们化着戏妆跟着直播教学,边学边拍短视频。小王说:传统戏曲要活下去,就得让年轻人觉得好玩。他工作室的学员里,有三分之一后来考入了专业艺校。
在博山学戏,不必执着于找正规学校。那些散落在茶馆、文化站、甚至居民楼里的戏曲传承点,正用最鲜活的方式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位学员说得好:在博山学戏,学的是老祖宗留下的精气神。下次路过老街时,不妨驻足听听,或许就能遇见属于你的戏曲缘分。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