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社村寻戏记:藏在祠堂里的戏曲江湖

博社村寻戏记:藏在祠堂里的戏曲江湖

在博社村青石板路的转角处,总能听见若有似无的胡琴声。循着声音拐进林氏宗祠,木门吱呀推开的一瞬,仿佛打开了时光的任意门——十二个扎着靠旗的孩童正在青砖地上走圆场,水袖甩开时带起的风掠过百年雕花梁柱,惊醒了屋檐下打盹的狸花猫。

一、老戏台的新传承

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祠堂,如今成了村里最热闹的戏曲传习所。每周二四六的傍晚,62岁的林茂春师傅都会提前半小时打开祠堂的八扇雕花木门。案台上供奉的梨园祖师像前,香炉里的沉香屑总是堆得冒尖。

当年我们学戏,得给师父倒三年夜壶。林师傅边整理蟒袍边念叨,现在娃娃们金贵,得备着润喉糖和跌打药。说着从樟木箱里掏出个印着双鹤药业的塑料袋,里面装着自制的金桔蜜饯。

二、藏在市井的戏曲密码

村东头菜市场二楼的春来茶社,表面是家棋牌室,推开里间布帘却是另一番天地。每周三上午,三十多位票友挤在二十平米的小屋里,有人抱着保温杯唱老生,挎着菜篮子的阿婆反串小生,最犄角的八仙桌上还搁着没卖完的芹菜。

茶社老板蔡金水有本泛黄的登记簿,里面按行当分类记着全村137位戏曲爱好者的联系方式。翻到武旦那页,赫然写着豆腐西施阿凤:周三上午送完豆腐可接急单。

三、新生代的戏曲地图

后生仔林晓辉的手机导航里藏着秘密。标注电竞网吧的定位点,实则是青年戏曲社团霓裳社的据点。这群00后把王者荣耀ID改成程派青衣麒派老生,在短视频平台用戏腔翻唱流行歌,竟收获了十万粉丝。

他们最新作品《博社DISCO》里,电子鼓点混搭潮剧锣经,无人机航拍镜头掠过祠堂飞檐,最后定格在晒谷场上用稻穗摆出的巨型二维码——扫进去是戏曲培训班报名表。

当暮色浸透祠堂的滴水瓦当时,最后一批学员踩着电动车散去。林师傅锁门时总要多摸两下铜锁,仿佛在确认这份穿越六百年的约定。祠堂外墙的公告栏上,戏曲班招生启事的边角微微卷起,底下不知谁用粉笔写着:学戏包会,不会免费续学,学成送登台机会——林老头保证。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