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馨月:水袖舞处见真章

曹馨月:水袖舞处见真章

2021年深秋的杭州大剧院,当曹馨月甩出两丈长的水袖时,整个剧场突然陷入奇异的寂静。那双素白长袖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灵性,时而似白蛇吐信,时而若流云卷舒,在舞台追光下划出令人目眩的轨迹。这段《白蛇传》的即兴表演,让观众席间爆发出长达五分钟的掌声,也成就了当代戏曲界一个经典时刻。

一、氍毹初踏

曹馨月与戏曲的缘分始于家乡嵊州的古戏台。六岁那年,她扒着斑驳的朱漆栏杆,看着台上越剧演员头戴点翠凤冠,耳畔垂珠摇曳生姿,月光与烛火在绣金戏服上流淌。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美。多年后她在访谈中如是说。

戏校的晨功训练远比想象中残酷。寒冬腊月里,她裹着棉袄在青石板上压腿,呼出的白气在睫毛上结霜。为练好《黛玉葬花》中的倒踢紫金冠,右腿韧带撕裂三次仍咬牙坚持。老师至今记得这个倔强的姑娘:别人练十遍的动作,她总要练够三十遍才罢休。

二、破茧成蝶

2015年改编版《牡丹亭》让曹馨月崭露头角。她摒弃程式化的悲切唱腔,用气声与颤音演绎杜丽娘游园时的少女情思。当唱至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时,折扇轻摇间,分明让人看见满园春色在十八岁的眉眼间流转。

在传承与创新间,她摸索出独特的表演哲学。借鉴现代舞的肢体语言改良传统身段,将西方戏剧的体验派理论融入角色塑造。排演《长生殿》时,她闭关半月研读唐史,从敦煌壁画中提炼出霓裳羽衣舞的新程式。

三、戏比天大

疫情期间剧场停摆,曹馨月却在抖音直播间开辟新天地。没有华服浓妆,素颜清唱《梁祝·楼台会》,意外吸引百万年轻观众。她坚持在每场直播讲解戏曲知识: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不是老古董,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面对戏曲已死的论调,她总是不急不躁:六百年前昆山腔诞生时,也有人说是靡靡之音。真正的艺术永远会在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年她带着融合电子乐的实验版《霸王别姬》巡演欧洲,谢幕时外国观众起立高喊Bravo的场景,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

幕起幕落间,曹馨月仍在氍毹之上书写着自己的戏梦人生。当问及何为戏曲演员的终极追求,她抚摸着珍藏的沉香木头面轻声说:无非是让每个角色在舞台上真正活过一回。此刻窗外梧桐叶落,恍如戏文中那句似这般姹紫嫣红,都付与断井颓垣,却又分明透着新芽将发的生机。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