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江湖录:那些被遗忘的武生名讳
梨园江湖录:那些被遗忘的武生名讳
江南戏台上刀光剑影,北方茶馆里锣鼓喧天。在红氍毹铺就的江湖里,武生演员们用十八般武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这些飞檐走壁的侠客在戏文中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台下梨园行的老规矩里,他们的称谓却藏着几多玄机。
一、行当里的门道
武生在梨园行当里自成一派,讲究三分靠唱七分靠打。清道光年间的《燕兰小谱》记载,武生分为长靠短打两路。长靠武生披甲执锐,扎靠旗跨骏马,专演赵云、高宠这般沙场虎将;短打武生则穿快衣系鸾带,擅演黄天霸、任堂惠这类江湖豪侠。
京城戏班有三白三黑的规矩:白盔白甲扮赵云,黑靠黑髯演张飞。某年慈禧太后寿诞,武生泰斗杨小楼献演《长坂坡》,因匆忙间错系了红靠绸,险些触犯皇家忌讳,幸得李莲英机警遮掩,这才成就一段梨园佳话。
二、名讳里的江湖
江南水乡称武生为武小生,取其年轻矫健之意;北方则唤作打英雄,透着燕赵侠气。同治年间徽班进京,带去了武老生的叫法,专指那些能打能唱的全才。天津卫码头文化兴盛时,武生又被戏称为飞将军,暗合当地尚武之风。
光绪末年,南派武生盖叫天在上海丹桂戏院连演三十六天《恶虎村》,每场走边身段绝不重样,沪上报纸竞相以江南一条腿相称。这诨号既赞其单腿独立纹丝不动的绝活,又暗合他本名张英杰的杰字,堪称梨园双关妙笔。
三、名角背后的密码
活赵云杨小楼本名三元,取连中三元吉兆;江南武生魁首李春来原名起山,寓起于山野之意。这些艺名暗藏玄机:既要合八字冲煞,又得应行当特色。某武生因本名带水字,师父特赐艺名火云,取水火相济之意。
宣统三年,盖叫天在杭州演出《狮子楼》折腿,硬是金鸡独立演完全场。次日《申报》以钢铁伶人为题报道,这个称号后来竟成武生行当最高赞誉。戏迷们说,武生的名号都是血汗铸就,每个绰号背后都藏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红幕落下,汗湿的靠甲在后台静静滴着水珠。那些曾经响彻戏园的武生名号,有的化作戏单上的朱砂印,有的变成老人嘴边的叹息。但当你细听戏台榫卯间的回响,仍能听见起霸时的铠甲铿锵,看见趟马时的尘土飞扬。这些消失在时光里的称谓,终究在锣鼓点中找到了永恒的归处。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