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听戏指南:这几个地方藏着最地道的戏曲味儿

昌黎听戏指南:这几个地方藏着最地道的戏曲味儿

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在巷口响起,几个老人拎着马扎往老槐树底下赶——这场景在昌黎的街头巷尾并不鲜见。作为戏曲文化浸润的土地,要听地道的河北梆子、评剧,您得知道往哪儿寻。今天就带您逛逛那些藏着戏味儿的好地方。

一、戏迷日常的听戏据点

文化馆小剧场每周三准时亮起红灯笼,这里的惠民演出总能让票友们过足戏瘾。上个月新排的《杨三姐告状》场场爆满,台下嗑瓜子叫好的热闹劲儿,比台上还精彩。建议您提前半小时占座,前排木椅坐着最舒坦。

碣石山脚下的露天戏台是夏日好去处。傍晚六点开锣,台上水袖翻飞,台下摇着蒲扇的老少爷们跟着哼唱。记得带瓶老汽水,坐在青石台阶上听《大登殿》,晚风里飘着槐花香,这才是昌黎人消夏的正确姿势。

二、节庆里的戏曲盛宴

每年四月十八的庙会,城隍庙前连唱七天大戏。戏班子扎起彩绸戏棚,从《打金枝》到《秦香莲》,天天不重样。去年庙会,77岁的刘桂荣老人扮上王宝钏,一亮嗓就赢得满堂彩。今年据说要演全本《白蛇传》,戏单子早半个月就被抢光了。

腊月里的戏窝子大赛最是热闹。各村的戏班子较着劲比绝活,马家店的武生能连翻二十个跟头,朱各庄的老旦唱哭半条街。去年冠军得主王铁柱班主放出话来:今年要带着新编《碣石赋》来打擂!

三、戏脉传承的秘密基地

昌黎艺校的练功房清晨五点就传出吊嗓声。玻璃窗外常趴着偷师的老戏迷,学生们练的《花为媒》选段,比市面上的录音更透着股鲜灵劲儿。每月15号的开放日,还能看到小学员们扎靠旗、勒头带的真功夫。

老城茶馆藏着位神秘的琴师张老爷子。他拉的评剧过门儿,能让喝茶的客人忘了续水。周三下午的票友雅集,您要是能对上《乾坤带》的戏词,老爷子准保给您拉段私房过门儿。

夜色渐深,鼓乐声从巷子深处传来。跟着提灯笼的戏迷往亮处走,转角或许就能遇见打着竹板的民间艺人。在昌黎,戏曲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街巷间的活水,等着您来品这口地道的戏味儿。您还知道哪些听戏的好去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私藏戏窝子。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