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舞台上的七十二变:戏中人,人中魂

常香玉舞台上的七十二变:戏中人,人中魂

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舞台生涯中,曾塑造过近百个性格迥异的戏曲形象。在洛阳城头唱哭三军将士的花木兰,在西湖断桥演绎千年情劫的白娘子,在相国寺里巧牵姻缘的小红娘——这些活在戏文里的经典人物,经她演绎竟似有了血肉。台步一迈,水袖一甩,常香玉便不再是常香玉,而是那个在观众心头活了几百年的戏中人。

一、沙场女儿魂:从《花木兰》看家国情怀

1943年洛阳沦陷区,常香玉在残破的戏台上唱响《花木兰》。当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腔穿透硝烟,台下将士的钢盔上泛起泪光。她特意在边关的兵将千千万,哪个不是父母生养这句唱词里加入哽咽音,让保家卫国的呐喊中多了几分人间温情。这个版本的木兰不再是神坛上的英雄,而是会想家会害怕的邻家女儿。据说有位军官看完戏后,连夜把妻女送出沦陷区,转身就上了前线。

二、月老红线牵:《红娘》里的市井智慧

常香玉的红娘可不止会传书递简。1956年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出时,她给红娘添了个踮脚偷听的小动作:左手虚掩着嘴,右脚尖点地,眼珠子滴溜溜转三圈。这个即兴创作让郭沫若当场拍案叫绝,说这是千年红娘活了魂。她塑造的红娘既有市井少女的狡黠,又带着读书人的灵气,把张生与崔莺莺的相思苦唱得让人又哭又笑。

三、断桥不了情:《白蛇传》中的仙凡之恋

常香玉的白素贞,在1953年的上海天蟾舞台创下连演48场纪录。她独创的蛇形步:起步时足尖内扣,行步如波浪起伏,转身时水袖划出太极弧线。当唱到千年修行毁一旦时,一个踉跄跪步竟在台板上划出三尺痕迹。有位老观众连续看了七场,每次都带着放大镜来看她裙摆上的金线刺绣是否完好——他坚信常香玉每次谢幕时真的会化成白蛇遁去。

戏台幕落时分,常香玉总会对着空荡荡的观众席深施一礼。她说这是给戏中人的告别礼。从十三岁初登台到八十岁收山,她把每个角色都当成活人来相处。如今在河南戏曲博物馆里,陈列着她穿过的三十七双彩鞋,鞋底磨损各不相同——花木兰的战靴前掌最薄,红娘的绣鞋后跟最滑,白娘子的云履内侧有深陷的凹痕。这些沉默的证物,仍在诉说着一个演员如何把魂灵分给戏中众生。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